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策问 其十一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二
问:昔者大禹排淮决汉,导三江,定震泽,而荆、扬之患去。
方今淮甸为国藩篱,震泽近在股肱,郡言水利,宜无先焉。
盖闻毗陵吴兴之间,沦为沮洳者,皆故墟井聚落也。
乘田积多,征赋积减,说者颇咎漕堤,曰:「禹迹三江,仅松江存耳。
自堤作而江不足以泻湖,繇是岁患涝溢,宜决之便」。
是说则然矣。
顾今行都北门,堤居孔道,刍粮衔舻,可以坐集。
他如商旅之凑,传之速,使聘之便,舍此无由焉。
朝而亡堤数者,夕告病矣,如之何?
况沿堤以东,放于海斥,往往桑麻沃野,利赖弥众,卒然隳坏,怨讟交作,如之何?
往者,范文正公欲疏㶆浦,以佐松江之流,苏文忠公欲立千桥,以通漕堤之壅,傥可行乎?
虽然,当范公时,曾未有堤也。
殆不可与今同论。
若曰千桥,桥成堤溃,则患在数年之后,与在旦暮何异?
未见其可也。
或曰:「六朝建邺运道不由京口,盖自破岗渎入秦淮,自淮入江,而破岗之东下荆溪道,今苏、湖二州间所谓下塘者,可以径度。
设若无堤,漕将出此」。
虽然,曩时都建邺,唯便漕斯已耳;
今都临安,匪直为漕虑也。
假令万一有疆埸之事,长堤七八十里,真所谓枕席上过师者,废陆而川,是内自阻,而他患且如故,又如之何?
湖堧陂堰,不可胜计,卒难遍复。
其不可不复,毋过数处。
泗口可以趋广陵,涡口可以向六合,肥口可以下合肥
古人于是因田以设险,因农以置屯。
大抵安丰以东,则有芍陂盐城以西,则有射陂。
其间断流为阻,则庐江有舒水,龙舒皖水,巢有巢湖,滁有滁水六合有瓦梁,淮阴白水塘,皆用兵所径也。
欲阻北道,要无易此。
颇闻今兹豪右之家,名田一亩,占地数顷,阨塞类有主名矣,胡从而得之?
强之而归县官耶,必纷然其扰;
不忍强民,则地势不比,民居不联,而可以屯田者,未之有也。
或曰:「更以他地,否则归之」。
直天冒地以要公上,倖民之利也。
为国而利倖民,奚以为政?
若但曰官治陂堰,俾民自耕,土旷人稀,终为弃壤。
然则又如之何而可?
邓艾之迹,杜预废以成功,何敬洙复以贻患。
夫岂皆不足为耶?
事有召祸,法有起奸,自昔病之矣。
淮浙之间,而水利不兴焉,何以为国?
徒利之兴,一切不顾,必有被其殃者。
愿诸公切磋究之,有司将择其中焉。
至若江汉以南,嶓冢以东,凡见于马迁之书、班固之志、钦之经,何者所当修理?
科锁条画,世所论著,若白氏之记六井曾巩之叙镜湖单锷之论西浙,何者所当依用?
并幸毋略(《止斋先生文集》卷四三。又见《南宋文范》卷四○。)
湖:原缺,据道光本、永嘉本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