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为治顾力行如何论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七、《论学绳尺》卷七、《止斋论祖》卷上
论曰:士有一旦卒然遇其君者,未见其趋舍之方,则亦何以告之?
徒信而许之固不可,徒疑而禁之又不可。
盖吾诚有见焉,则语之有故而入之有繇,斯可以切中乎其心,而深动乎其听。
语之无故而入之无繇,彼将以为卒然之泛言,而无益于理乱者矣。
是故君子宁缓言之,姑勉其自为,而徐为之计。
申公之始见武帝也,曰:「为治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公之意盖有待而后言也。
呜呼!
可谓老成长虑者矣。
是何也?
献言于其君,莫难于其始。
欲听言而吾未得其所以言也,羡慕之未专,趋向之未一,则其臧否无形而得失无證,而言之不过曰,欲如此、欲如彼矣。
夫莫得其当而一听其所择,此所谓书生之冗谈,而人主之所习闻者。
昔者傅说之遇高宗,其君臣甚相欢也,而未始有一辞及当世者,命之以纳诲,复之以从谏,皆大略之也。
及进之以率百官,则始一二而言之。
盖至于黩祀之论累数十言,而高宗不俟其终篇,辄剿其,而有旨哉之叹,然后知说之发诚中矣。
非有怀者犹如是,盖卒然一见之顷,其告语之法如此。
武帝之立,年犹未冠。
而其任申公也,临政犹未期月也。
王恢严助之策未施,而邀功之隙未开;
文成五利之技未售,而神仙之好未萌;
相如枚皋之赋未奏,而文章之习未胜;
张汤杜周桑弘羊孔仅之徒未并进,而赋敛、刑法尚文、景之旧也。
当是时,仲舒对策,帝为之善,则疑于是;
田鼢用权,帝不之禁,则疑于非。
出见臧绾,与论经术,则又疑于是;
入见窦后,与论,则又疑于非。
公也,以山林耆老,一日入对,其谏耶?
劝耶?
抑匪谏匪劝而游说之耶?
夫其几冠之年,方为是未期之政,以疑于是非之心,而听劝谏不定之,则是诚无益哉!
故岂若从其所自为而详察其行矣。
凡天下之事,履之而后见,有所试而后可以求其所欲也。
使武帝力行之,某政善,某事得,则吾有劝未晚;
某政不善,某事有失,则吾有谏未晚。
呜呼!
老成长虑顾不辄发也如此,夫当禽而射,矢无虚舍,天下之良工也。
意病以加药,庸医为之。
故凡与人而有言,而言不见信者,非其料想之,则其尝试之也。
况人情有其意而无其形,吾从而言之则讳。
怀其实而无其名,吾从而指之则逃。
孟子一见齐宣,遽许之保民,宣王不自谅也。
易牛一事,齐王甘听焉。
管仲之责楚固巧矣,南征不复之事,楚终得以辞之,无他,吾臆之也。
是故臧否无形而得失无證,则不可泛言乎其君。
申公者,诚非所谓书生之冗谈也。
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