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北行日录(中)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七三、《攻愧集》卷一一一
十二日癸巳,晴。
五更出驿,穿御街,循东御廊,过宣德楼侧东角楼,下潘楼街头,东过左掖门,出马行街头,北过东华门,出旧封丘门,金改曰「玄武」。
新封丘门旧曰「安远」,金改曰「顺常」。
河中有乱石,万岁山所弃也。
北郊方坛在路西,青城在路东,面南。
中开三门,左右开掖门,西开一门以通坛,皆荒墟也。
北门内外,人烟比南门稍盛。
车行四十五里,饭封丘
又四十五里,宿胙城县
途中遇老父,云女婿戍边十年不归,苦于久役,今又送衣装与之。
或云:「新制,大定十年为始,凡物力五十贯者招一军,不及五十贯者率数户共之。
下至一二千者,亦不免。
每一军费八十缗,纳钱于官。
以供此费。
东京有千户二十一人,各有三四百人,共有八千兵耳。
有张千户者,向来率其人战符离,一败止存数十人。
至此,除籍为民」。
又言:「签军遇王师皆不甚尽力,往往一战而散,迫于严诛耳。
若一一与之尽力,非南人所能敌。
符离之战,东京无备,先声已自摇动,指日以望南兵之来,何为遽去中原」?
思汉之心虽甚切,然河南之地极目荒芜,荡然无可守之地,得之亦难于坚凝也。
胙城之南有南湖,去岁五月河决,所损甚多。
河水今与南湖通,冲断古路,用柴木横叠其上,积草土以行车马。
东京春秋卫、陈、郑三国之境,战国属魏。
东魏梁州后周汴州兴元宣武军节度使
后梁以州建国,升为东京开封府后唐复为汴州
晋、汉、周、本朝因梁旧。
汴河古莨荡渠,首受黄河水
隋炀帝开浚,兼引汴水
开封县有浚沟,即《卫诗》浚都也。
沙海,《战国策》颜率大梁君臣欲得九鼎,谋于沙海之上。
蓼堤自睢阳至此三百里。
吹台今曰繁台,本师旷作,孝王增筑。
祥符县有夷门山夷门大梁城之东门,侯嬴抱关于此。
蔡河,古琵琶沟也。
《寒泉阪》诗所谓「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中牟县赵襄子时佛肸以叛,有中牟台,是为官渡城,曹、袁相持之所。
阳武县博浪沙张良始皇于此。
河决金堤,亦此地。
长垣县,卫之匡邑,孔子畏于匡。
古之蒲邑子路为之宰。
鄢陵县,克段之地也。
封丘县,古封父国,《左传》所谓周以封父之繁弱赐。
鲁县黄池吴王夫差所会。
胙城滑州,故南燕国周公诸子所封。
《左传》富辰曰:「凡蒋邢胙,祭周公之𦙍也」。
十三日甲午,晴。
五更,车行四十五里,到黄河。
因河决打损口岸,去年人使迂行数十里,方得上渡
今岁措置,只就浅水冰上积柴草,为路里馀。
车马行其上,策策有冰泮声。
遇深险处,即有人跣立道旁指示,使驱车疾行。
河心有沙墠,甚阔,盖河决时所淤积者。
一行人兵车马尽于此登舟渡。
舟底平,无篷屋,于船头品字用抄,两旁又以大枋为桨,并力喝号。
使副以下露坐其中,分数舟以渡。
风静不寒,上下冰合仅二寸许,惟通舟处见水面数丈。
李固渡,本非通途,浮桥相去尚数里。
马行三里许,饭武城镇一名沙店
车行四十五里,宿滑州
途中有土山夹道,尘埃最甚,咫尺不可辨。
俗号小灰洞,盖前路有甚于此者。
路西有白龙潭,旁有大碑,盖亦是昔年河决所潴也。
滑即古豕韦氏之国,春秋战国属卫。
负郭白马县卫国曹邑,狄灭卫,立戴公以庐于曹;
袁绍遣颜白马关羽,以报曹公;
郦生所谓守白马之津,皆此也。
滑台,本廪延
十四日乙未,晴。
五更,车行二十五里,至浚州城外,乘马入城早顿。
东廊有大碑曰「天成桥」,太鲁国公蔡京奉圣旨书。
浚依山为州子城据山上,故州在今郡城之北。
绍兴初,河失故道,荡为陂泽,遗堞犹有存者。
旧河却为通途。
东有黎阳山,因以名县。
闻上有大佛,与馆相直,桥之两岸也。
马行三十里,过屯子河。
河出太行,沂流而上,可至燕山,故金人又名清御河,筑三桥以济行者。
望范公、善化二山。
是日,供黄河鳜鱼,甚鲜而肥,始作家馔。
道遇细车自北来,先牌云「蔡州都巡检使宅眷」,与接伴使有连。
各下车相见,一妪一妇,与正使皆胡跪,拱手摇肘为礼,然后立谈良久而去。
复车行四十五里,过伏道,望扁鹊
墓前多生艾,功倍于他艾。
伏道河、伏道店,入汤阴县
县有重城,自此州县有城壁,市井繁盛,大胜河南
县属相州,本二荡阴县羑里城在东南。
十五日丙申,晴。
四更,车行三十六里,至相州城外安阳驿早顿。
马入城,人烟尤盛。
二酒楼,曰「康乐楼」,曰「月白风清」。
又二大楼夹街西,无名。
东起三层,秦楼也。
望旁巷中又有琴楼,亦雄伟,观者如堵。
大街直北,出朝京门,牌曰「通远门」,皆瓮城相即,河亶甲所居,魏文帝后赵石季龙前燕慕容隽北齐皆都焉。
东南二十五里朝歌城所都也。
中出茜草最多,故相缬名天下,俗传漂杵馀血所化也。
门外过安阳河,至更衣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