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内宫问 南宋 · 罗愿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五、《罗鄂州小集》卷二、《新安文献志》卷三七、《潨川足徵录》杂著一
或问《礼记》所载后夫人嫔妇女御之制,其合于古乎?
曰:不然,嫔妇女御则信有之,若夫人则诸侯之妃,不在王宫。
何以明之?
吾稽之《周礼》,九嫔实亚后,而夫人不与焉。
内宰》曰:「以阴礼六宫,以阴礼教九嫔,以妇职之法教九御」。
《内小臣》曰:「若有祭祀宾客丧纪,则摈,诏后之礼事,相九嫔之礼事,正内人之礼事」。
此皆自后而下辄及九嫔,无所谓夫人者。
曰:夫人坐论妇礼者也,乌可以职求?
曰:坐论妇礼,则其不见于礼事也可矣。
然《内司服》祭祀,「共后之衣服,及九嫔世妇,凡命妇共其衣服」,《追师》「掌王后之首服」,「为九嫔及外内命妇之首服」,则冠服亦不及焉,何也?
夫人之等视诸侯,九嫔之等视卿,天子以内之卿代外之诸侯,以内之嫔代外之夫人,是或一道也。
曰:然则浆人之职何以云「夫人致饮」,掌客之职何以云「夫人致礼」?
曰:浆人之致饮,此职之在诸侯国中者耳。
王后有酒正致饮,侯国无之,故以浆人。
《周礼》之所记,有掌侯国之事,如环人讼敌国之类者多矣。
若夫掌客之职,亦诸侯相见之礼。
若诸侯朝天子,皆于其汤沐之邑,而取具不以勤王人。
且致饩致享,其礼隆甚,皆非天子接其臣之事。
考其职,先言王合诸侯,次言王巡守殷国,次言凡诸侯之礼,次言凡诸侯之卿大夫士为国客,则知此言诸侯之礼者,诸侯相为宾之礼也。
有同姓之国,有甥舅之国,有夫人父母之国,则夫人为之致礼。
若天子之宫固有后在,而夫人何至与诸侯行礼邪?
曰:然则王宫之无夫人审矣,则嫔妇女御之分处六宫也奈何?
曰:六宫之处,嫔不在焉。
古者六宫九室,六宫象王之六寝,王后之所治也。
世妇为后之属,实分掌之九室,以象卿之九列,九嫔之所居也。
女御为九嫔之属,实分处焉,此礼所谓后立六宫,又曰内有九室,九嫔居之;
外有九列九卿朝焉者也。
嫔各有室,不在六宫
或曰:何以知世妇属后,女御属九嫔?
曰:《内宰》「上春,诏王后六宫之人,而生穜稑之种,献之于王」。
春官世妇,每宫卿二人,其职曰世妇,掌女宫之濯溉,率六宫之人共粢盛,则是世妇属后之验也。
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各率九属以时御叙于王所,而女御云掌御叙于王之燕寝,则是女御属九嫔之验也。
曰:嫔次于后,则嫔当以何人为之?
曰:嫔之义尊矣,古直以嫁为嫔,故《书》云:「釐降二女于沩汭,嫔于虞」。
《诗》云:「挚仲氏任,自彼殷商
来嫁于周,曰嫔于京」。
所谓九嫔者,盖亦从后而嫁者也。
天子求后同姓之国以娣侄媵之,备官而行,数至于九,皆自彼而具,不待天子自择,此古所以有一娶九女之说也。
曰:然则御叙之法奈何?
曰:先儒以王后以下,分为十五夕,其实不然。
夫内宠无并后,以王后之尊,而下至与庶妾更进迭退,一月而再见,其为降也甚矣。
古以贵贱为接见之疏数,故《小星》云:「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又云:「肃肃宵征,抱衾与裯」。
夙夜在公,贵者也,故其接也数;
抱衾与裯,贱者也,故其去也亟。
以礼言之,天子之后每夕皆进于王,所以正内治。
故《诗序》云「贤妃贞女,夙夜警戒」是也。
取于休沐之义,以五日一休,一嫔与其御进。
五日一休,一嫔又与其御进。
凡四十有五日,而九嫔毕见。
凡一时而再见,凡一岁而八见,此嫔御进见之大数也。
自诸侯大夫以下,其妾媵有多少,然皆用五日之制,《内则》曰「妾虽老,年未满五十,必与五日之御」是也。
曰:然则世妇不进御与?
曰:否。
《周礼》九嫔掌以时御叙于王所,女御掌御叙于王之燕寝,惟世妇不然,掌丧祭宾客之事而已。
《月令》「仲春之月,后妃率九嫔御」,亦不及世妇。
世者代也,妇又已嫁之名,盖先世女御之老而无子者为之。
故《王制》云「国君不名卿老世妇」,卿老亦致政而归者,则以先世之臣妾,在所当敬故也。
是以《内宰》于六宫九嫔九御皆教,而独无教世妇之说,以其素习于礼,不待教也。
或曰:诸侯之宫何如?
曰:诸侯之娶五人若三人,《左氏传》曰「秦伯纳女五人」,哀姜之嫁,亦有「葛屦五緉」之语,则是并夫人为五也。
《公羊》言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而陈有元妃二妃下妃之目,则是并夫人为三也。
至其宫则半天子,故《礼》曰「卜三宫之夫人世妇之吉者」,此其降杀之序也。
至其末也,齐威公夫人三,内嬖如夫人者又六人,则是九人也。
晋文公夫人礼逆怀嬴,然犹曰班在九人,则是亦九人也。
而齐襄九妃之外,又有六嫔,皆有所依放,其僭侈甚矣,不可以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