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通鉴室记1167年7月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五一、《南宋文范》卷四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士之所以能立天下之事者,以其有志而已。
然非才则无以济其志,非术则无以辅其才。
是以古之君子未有不兼是三者而能有为于世者也。
然而所谓术者,又岂阴险诡仄、朝三暮四之谓哉,亦语夫所以处事之方而已矣。
营丘张侯仲隆慷慨有气节,常以古人功名事业自期许,不肯碌碌随世俗上下。
至其才器闳博,则又用无不宜。
盖临大事变而愈益精神,指麾处画,无一不中几会者。
是其志与其材虽未尽见施设,而人知其有馀矣。
然未尝以是自足也,方且博观载籍,记览不倦,盖将酌古揆今,益求所以尽夫处事之方者而施之。
非特如世之学士大夫兀兀陈编,掇拾华靡,以为谈听之资,至其施诸事实,则泛然无据而已也。
尝客崇安之光化精舍,暇日新一室于门右,不置馀物,独取《资治通鉴》数十帙列其中,焚香对之,日尽数卷。
盖上下若干年之间,安危治乱之机,情伪吉凶之变,大者纲提领挈,细者缕析毫分,心目瞭然,无适而非吾处事之方者。
如是盖三年矣,而其起居饮食、宴娱谈笑亦无一日而不在是也。
室之前轩俯视众山,下临清流,邑屋台观、园林陂泽之胜,月星雨露、风烟云物之奇,又若有以开涤灵襟、助发神观者,尤于读是书也为宜。
于是直以「通鉴」榜之,而属予记。
予闻之,古今者,时也;
得失者,事也;
传之者,书也;
读之者,人也。
以人读书而能有以贯古今、定得失者,仁也。
盖人诚能即吾一念之觉者默识而固存之,则目见耳闻无非至理。
而况是书先正温公之志,其为典刑总会、简牍渊林,有如神祖圣诏所褒者,是亦岂不足以尽其心乎?
今侯有当世之志、当世之才,又能因是书以求尽其术,此岂苟然而已哉?
然予犹欲进于行著习察之涂,使异时见于用者无毫釐之差也,则愿以仁之说为侯诵之。
是以承命不辞而记其本末,因附以所闻如此。
乾道三年秋七月新安朱熹记。
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七。又见《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四○三、学行典卷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