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周礼三德说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三七、《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六七、雍正《山东通志》卷三五
或问:「师氏之官,以三德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
二曰敏德,以为行本
三曰孝德,以知逆恶,何也」?
曰:「至德云者,诚意正心,端本清源之事,道则天人性命之理,事物当然之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术也。
敏德云者,彊志力行、畜德广业之事,行则理之所当为,日可见之迹也。
孝德云者,尊祖爱亲,不忘其所由生之事,知逆恶则以得于己者笃实深固,有以真知彼之逆恶而自不忍为者也(至德以为道本明道先生以之。敏德以为行本,司马温公以之。孝德以知逆恶,则赵无愧徐仲车之徒是已。)
凡此三者,虽曰各以其材品之高下、资质之所宜而教之,然亦未有专务其一而可以为成人者也。
是以列而言之,以见其相须为用而不可偏废之意。
盖不知至德,则敏德者散漫无统,固不免乎笃学力行而不知道之讥。
然不务敏德而一于至,则又无以广业,而有空虚之弊。
不知敏德,则孝德者仅为匹夫之行,而不足以通于神明。
然不务孝德而一于敏,则又无以立本,而有悖德之累。
是以兼陈备举而无所遗。
此先王之教所以末相资、精粗两尽而不倚于一偏也」。
其又曰:「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何也」?
曰:「德也者,得于心而无所勉者也。
行则其所行之法而已。
盖不本之以其德,则无所自得而行不能以自修。
不实之以其行,则无所持循而德不能以自进。
是以既教之以三德,而必以三行继之,则虽其至末至粗,亦无不尽,而德之修也不自觉矣。
然是三者,似皆行而已。
至于至德、敏德,则无与焉。
盖二者之行本无常师,必协于一,然后有以独见而自得之,固非教者所得而预言也。
孝德则其事为可指,故又推其类而兼为友、顺之目以详教之,以为学者虽或未得于心,而事亦可得而勉。
使其行之不已而得于心焉,则进乎德而无待于勉矣。
况其又能即是而充之,以周于事而溯其原,则孰谓至德、敏德之不可至哉?
或曰,教,大学之学也。
行之教,小学之学也。
乡三物之为教也亦然,而已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