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云龛李公文集序1190年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六、《黄氏日钞》卷三五、《名臣言行录》别集下卷一、《宋元学案补遗》卷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漳州市
士君子所以立于斯世者,不难于文而难于实,不难于小而难于大,此愚所以每窃有感于参知政事陇西文敏李公之文,而病世之所以知公者殊浅也。
盖自我宋之兴,百有馀年,累圣相承,专以文治,而其盛极于崇、观、政、宣之间。
一时学士大夫执简秉笔,争以文字相高。
其所以歌咏泰平、藻饰治具者,杂然并出,如金石互奏,宫徵相宣,未有能优劣之者。
李公以杰出之材雍容其间,发大诏令,草大笺奏,富赡雄特,精能华妙,愈出而愈无穷,直将关众俊之口而夺之气,斯已奇矣。
然使公之所立独恃此而无其实,或徒规规然务为小廉曲谨以投世俗之耳目,而其大者无称焉,则亦何足以名于一世而垂无穷哉?
而公扈跸临安,适遭己酉三月五日之变,当是之时,一旦猝然事出非意,群公愕眙不知所以为策。
公独挺身赴难,神采毅然,逆折凶渠,喻以大义。
退而阴赞宰府,为所以离贰逆党、尊复明辟之计者甚悉。
是以平贼之功虽由外济,而高宗皇帝察公之忠,首擢以为尚书左丞,而又赐之手札,至有「万众动色,具臣腼颜」之语。
呜呼!
天地之间,理义之实,孰有大于君臣之际者?
而公于是乃能竭其股肱之力以有成功,是其所立,岂独以其文而已哉?
然公功成不居,退而老于江海之上,杜门终日,绝口不道前事。
虽所以告其子弟者,亦常欿然退托,如有不足之意。
是以世之君子鲜或知之,其所可考而必信者,独赖圣谟神翰炳若日星,是以天下之公论至于久而后定耳。
以是观之,则世之独以文字知公者,岂非浅哉!
顷年,公孙故建康通守谊尝以公之遗文属熹为序,熹以不文,谨谢不敢。
今年,通守之弟齐安史君訦又以为请,且曰:「訦之请非有他,独愿得一言以发明公之大节,使后世之知公者不独以其文而已尔」。
熹于是乃敢拜受其书而三复焉,因窃论其所感者如此,以附篇后。
盖公尝受学于其世父右史乐静先生,而乐静之学又得之高邮孙中丞眉山苏承旨,其丁宁付授之意,今略见公所撰《乐静文集后语》中,有本者固如是也。
绍熙元年冬十有一月某日,具位朱熹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