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潘子善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八一、《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六○
《洪范》中休徵咎徵,诸家多以义推说。
窃以为此犹《易》中取象相似,但可以彷佛看,而不可以十分亲切求也。
庶徵虽有五者,大抵不出阴阳二端而已。
雨、寒,阴也;
旸、燠、风,阳也。
肃谋深沉而属静,阴类也,故时雨、时寒应之。
又哲圣发见而属动,阳类也,故时旸、时燠、时风应之。
狂反于肃,急失于谋,故恒雨应之。
未知如此看得否?
大概如此。
然旧以雨属木,旸属金,燠属火,寒属水,而或者又欲以雨属水,旸属火,燠属木,寒属金,其说孰是,可试思之。
《旅獒》「人不易物,惟德其物」,诸家皆读「易」如字。
某窃意当作去声读,盖此二句接上文「无替厥服」与「时庸展亲」之意,谓人不敢轻易其物,惟知德其物也。
德其物者,谓以所赐之物为德也。
至下文「德盛不狎侮」,却自是别生意,不与「惟德其物」相接。
诸家往往以「惟德其物」之「德」接下文「德盛不狎侮」之「德」,而不以接上「时庸展亲」之意,故以「易」作如字读。
未知是否?
恐不然。
「时庸展亲」,诸家多训「展」作「信」,谓信其亲亲之意。
某窃意只作展省之展,自是平直。
未知是否?
展,审视也,不当训信。
《召诰》文只说召公先至洛而周公继至,不说成王亦来也。
召公出取币入锡,周公乃曰「旅王若公」,其辞又多是戒成王,未知如何?
此盖因周公以告于王耳。
但《洛诰》之文则有不可晓者,其后乃言王在新邑,而其前已屡有问答之词矣。
可试考之。
《立政》「兹乃三宅无义民」,据此三宅即上文「宅事」「宅牧」「宅准」之「宅」。
今孔氏、苏氏以为居无义之民,犹《舜典》五宅三居之意,吕氏以「三宅无义民」一句,「桀德惟乃弗作往任」,谓当桀之时,三宅者曾无义民
未知二说孰长?
吕说是。
司徒、司马司空、亚旅不知何故叙于太史、尹伯、庶常、吉士之下,吕氏以为诸侯之官,未知是否?
谓三官之副与其属耳(亚谓小司徒之属,旅则下士也。见《周礼》《序官》。)
「奠丽陈教则肄」,「丽」字据孔氏音力驰反,施也。
诸家多作附丽之丽,谓土著也。
奠丽谓养之,陈教则教之。
未知其说如何?
某窃谓从孔氏说亦自平直,奠丽者谓定其所施之号令也,陈教则陈其所以教之之道也。
「肄」或训劳、习,愚意谓从习为长。
未敢自决,尚幸批诲。
前篇有以「丽」训刑者,「肄」当训习。
「思夫人自乱于威仪,尔无以钊冒贡于非几」,「几」字多训危。
某窃谓几即事也,犹「万几」之「几」。
「冒贡于非几」,谓冒进于非所当为之事。
未知是否?
几者,事之微也。
康王释丧服而被衮冕,受虎贲之逆于南门之外,且受黄朱圭币之献。
诸家皆以为礼之变,独苏氏以为失礼,使周公在,必不为此。
未知当此际合如何区处?
天子诸侯之礼与士、庶人不同,故《孟子》有「吾未之学」之语,盖谓此类耳。
如《伊训》元祀十二月朔,亦是新丧,伊尹已奉嗣王祗见厥祖,固不可用凶服矣。
汉、唐新主即位皆行册礼,君臣亦皆吉服,追述先帝之命,以告嗣君(《韩文外集》、《顺宗实录》中有此事,可考。)
盖易世传授,国之大事,当严其礼。
而王侯以国为家,虽先君之丧,犹以为己私服也。
五代以来,此礼不讲,则始终之际殊草草矣。
程先生文集中主式与《古今家祭礼》中主式长短阔狭不同,不知此二书开时,皆曾经先生校过否?
所谓古尺当今五寸五分弱,不知当用今何尺?
《古今家祭礼》中有古尺样,较之今尺又不止五寸五分,注云「省尺」,省尺莫是今淮尺否?
主式适检二书,高低虽有少不同,然本只要见式样,其高广之度自有尺寸,初不取此为准也。
省尺乃是京尺,温公有图子,所谓三司布帛尺者是也。
会稽司马侍郎家必有此本,可转求之。
其图并有古尺数等,此旧有之,今久不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