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汪子卿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五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四、《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卷五五
一别累年,疾病多故,不获以时致问讯,第积驰仰。
正思之来,辱手书两通,意厚礼勤,有非区区浅陋所敢当者。
然足以见好学之笃,虽老而不忘也。
信后冬深,寒暖不常,不审尊候何如?
伏惟起处万福。
犬马之齿虽在贤者之后,然今亦是老境。
平生为学非不究心,然未有大得力处。
三复来诲,皆其力之所未能及者,而何足以少助于高明?
意之勤,亦不敢隐其固陋耳。
窃味来书所引《论语》数条言仁甚悉,而所论反复亦不为不详,独于仁之一字义理意味与其所以用力之方皆未之及。
岂其于此固有以默契而忘言也耶?
不然,则仁之所以为仁者初未尝晓然有见于心而的然有得于己,吾恐所谓不违不害者之茫然如捕风系影之无所措,而所以处夫穷通得丧之际者或未能泰然无所动于其中也。
长者之明,虽不至此,然以所谓变通之术者观之,则有以见其未免于彼之重而此之轻也。
子贡无谄无骄之问,盖自以为至矣,而夫子以为未若乐与好礼,何哉?
无谄无骄,则尚局于贫富之中;
乐且好礼,则已超然乎贫富之外也。
然其所以至此,则必尝有所用其力矣,非规规于两者之间,有所较计抑遏而求出于此也。
又况于自料其必有所不安而预为变通之计,则恐其所立又将出于无谄无骄之下也无疑矣。
区区鄙意窃愿长者于此姑无恤其他,而深探圣贤之言,以求仁之所以为仁者,反诸身而实用其力焉,则于所以不违不害者皆如有物之可指,而穷通得失之变脱然其无与于我矣。
不识高明以为如何?
若有未安,幸复见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