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周叔谨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五七、《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四、《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卷一○○
叔谨想且留彼,应之相聚,所讲何事?
文字且虚心平看,自有意味,勿苦寻支蔓,旁生孔穴,以汩乱义理之正脉。
《中庸》谨思之戒,盖为此也。
子约书来,说得大段支离。
要是义理太多,信口信笔纵横去得,说得转阔,病痛转深也。
如所论功体二字太露之类,亦是此样。
所云须如颜子,方无一毫之非礼,此说却是。
但未知其意向在甚处。
若云人须以颜子自期,不可便谓已至则可;
若谓颜子方能至此,常人不可学他,即大不可。
想渠必不至此误,但亦只是每事须著一句缠绕,令不直截耳。
公谨来书依旧说得太多,更宜省约为佳也。
汀州已成见次,不知赴官能入山否?
朝廷方遣使命,行经界、议盐法,此亦振民革弊之秋,但恐不免少劳心力耳。
彦章书来,云欲见访,却不见到,不知何故。
所论二人外内之偏信然,此等处只是容易窄狭,自主张太早了,便生出无限病痛耳。
彼既相信不及,势亦无如之何。
莫若且就己分上著力之为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