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严居厚(士敦)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二六、《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五、《群书考索》别集卷一九、《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卷八四
示喻进学加功处,甚善。
触事未能不为事物所夺,只是未遇事时存养未熟,所以如此。
然又别无他岐,不可欲速,但常存此心,勿令间断,讲明义理以栽培之,则久当纯熟明快矣。
科举之习前贤所不免,但循理安命,不追时好,则心地恬愉,自无怵迫之累。
昨见所论三子具体而微,似未免太徇时好。
然务为奇险,反使词义俱不通畅。
久欲奉告,而未及也,因此布陈,僭易僭易。
别纸喻及养气之说,足见讲学不倦之意。
但此章文义正自难明,且当虚心平气,反复讽诵,久当有味。
今以迫切之心求之,正犹治丝而棼之,虽欲彊为之说,终非吾心所安,穿凿支离,愈叛于道矣。
今且据来喻而略言之。
「缩」字训「直」,礼书如此处多,先儒之言,似不可易。
「壹」字非训「一」,便只是「一」字,乃「专一」之意耳。
记得程先生有说:「志专在淫僻,岂不动气?
气专在喜怒,岂不动志」?
试以是思之,知言则知义理之所在,无毫釐之差,故日用之间有以集义而生浩然之气
「诐淫邪遁」四字有次序,而无彼此之分。
如杨、墨、释老之言,无不具此四者。
然今亦未易遽论也。
请且如前说,反复玩味,要之以久,自当释然有解悟处。
不必广求,徒劳日力。
二先生有说处,抄出同看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