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林择之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三、《考亭渊源录》卷一二、《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卷九七、《宋元学案补遗》卷二三
所论颜、孟不同处,极善极善,正要见此曲折,始无窒碍耳。
比来想亦只如此用功。
近只就此处见得向来所未见底意思,乃知「存久自明,何待穷索」之语是真实不诳语。
今未能久,已有此验,况真能久邪?
但当益加勉励,不敢少弛其劳耳。
拙斋和篇庄重和平,读之如见其人,烦为多致谢意。
庄子诗》亦皆有味,但可惜只玩心于此耳。
窃恐《论语》、孟程之书平易真实处更有滋味,从前咬嚼未破,所以向此作活计。
然不敢僭易献此说,顾无以谢其不鄙之意,只烦择之从容为达此怀也。
吕公家传深有警悟人处,前辈涵养深厚乃如此。
但其论学殊有病。
如云「不主一门,不私一说」,则博而杂矣。
如云「直截劲捷,以造圣人」,则约而陋矣。
举此二端,可见其本末之皆病。
此所以流于异学而不自知其非耶?
而作此传者,又自有不可晓处。
如云「虽万物之理本末一致,而必欲有为」,此类甚多,不知是何等语。
又义例不明,所载同时诸人或名或字,非褒非贬,皆不可考。
至如苏公,则前字后名,尤无所据。
岂其学无纲领,故文字亦象之而然邪?
最后论佛学,尤可骇叹。
氏之门千言万语,只要见儒者与释氏不同处。
吕公学于氏,意欲直造圣人,尽其平生之力,乃反见得佛与圣人合,岂不背戾之甚哉!
夫以其资质之粹美,涵养之深厚如此,疑若不叛于道,而穷理不精,错谬如此,流传于世,使有志于道而未知所择者坐为所误,盖非特莠之乱苗、紫之乱朱而已也。
奈何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