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刘子澄1183年7月21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九四、《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五、《宋元学案补遗》卷五九、七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七月二十一日,熹顿首再拜子澄通守奉常老兄:詹总干章参议两致手帖,良以为慰。
比日已复凉,伏惟尊候万福。
五月间因曹挺之行附书,想已达矣。
悲恼之馀,心气间作,加以疮肿诸疾交攻,更无一日宁帖,恐不复能支久矣。
日前为学缓于反己,追思凡百多可悔者。
所论著文字,亦坐此病,多无著实处。
回首茫然,计非岁月功夫所能救治,以此愈不自快。
前时犹得敬夫伯恭时惠规益,得以警省。
二友云亡,耳中绝不闻此等语,因循偷墯,安得不至于此?
今乃深有望于吾子澄,自此惠书,痛加镌诲,乃君子爱人之意也。
朗澧之行,览观山川,感今慨古,亦足偿其劳矣。
又有同行令弟感发精进,此尤可乐者。
恐有行记,撰录一时之胜,愿以见寄也。
李丈到阙,未闻有何大议论。
经筵直宿,足以从容启沃,亦非细事也。
游诚之闻到三山已久,一向不得书。
其人彊敏可喜,而忮狠之根不除,又计较世俗利害太切,切恐不免上蔡「鹦鹉」之讥耳。
许生初意其飘然无累,方欲约之来此教小儿,今闻其既授室,此事又差池矣。
块坐穷山,无严师畏友之益,其不为小人之归也鲜矣。
奈何奈何!
直卿赴试长沙,病于清江,赖向丈诊视之。
前日闻得,亟遣人往觅信,至今两旬未还,甚令人悬心。
然必是已向安,遂西行矣。
此间后生中只有渠尚可望,但亦伤太狭耳。
昨渠行时,亦属令过省景阳公度,不知病后能枉道经由否。
小学》书曾为整顿否?
幸早为之,寻便见寄,幸幸。
昨来奉报,只欲如此间所编者。
今细思之,不若来教规模之善。
但今所编皆法制之语,若欲更添「嘉言」、「善行」两类,即两类之中自须各兼取经史子集之言,其说乃备。
但须约取,勿令太泛乃佳(如管仲「畏威如疾」之语,心每爱之。)
文章尤不可泛,如《离骚》忠洁之志固亦可尚,然只正经一篇,已自多了。
此须更子细决择。
《叙古蒙求》亦太多,兼奥涩难读,恐非启蒙之具。
却是古乐府及杜子美诗意思好,可取者多,令其喜讽咏,易入心,最为有益也。
来喻又有避主张程氏之嫌,程氏何待吾辈主张?
然立言垂训,事关久远,亦岂当避此嫌耶?
其详虽已见于《近思》,然其一言半句,灼然亲切,不可不使后学早闻而先入者,自不妨特见于此书也。
若只欲其合于世俗而使庸人爱之,则《符读书城南》一篇足矣,何事劳吾人捃摭之功哉?
荒田如何措置?
能录示其施行条目为幸。
更如何劝得离军归正人情愿耕佃尤佳。
向曾于封事中及此,去冬奏对,犹蒙上记忆宣喻,以为善也。
学校颇得人表率否?
不然,亦恐无益,徒费钱粮耳。
精舍四言并十咏幸早为赋之。
得祁师忠书,闻书堂中元前后可立木。
又寄得所为编定《武当集录》,甚简当。
但与王叔坚、林质夫论兵一二篇颇佳,何为不录耶?
熹向承见语有为昆弟之约,未敢遽信。
而忽蒙加以非据之称,一向因循,不得辞避。
今欲复寻故约而罢去无实之称,如蒙报书,须用此礼,即大幸也。
千万痛察痛察。
《社记》得为撰数十言,叙致本末,亦使拙者省得一半气力,尤妙。
荆州地四平,其守当在外,楚人所谓「方城为城,汉水为池」是也。
若不能守,直至城下,则无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