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吕伯恭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八七、《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三
所喻「闲先圣之道」,窃谓只当如「闲邪」之「闲」,方与上下文意贯通。
若作「闲习」,意思固佳,然恐非孟子意也。
政使必如是说,则闲习先圣之道者,岂不辨析是非,反复同异,以为致知格物之事?
若便以为务为攘斥,无敛藏持养之功而不敢为,则恐其所闲习者终不免乎豪釐之差也。
若颜子则自不须如此,所以都无此痕迹耳。
此事本无可疑,但人自以其气质之偏,缘情立义,故见得许多窒碍。
若大其心,以天下至公之理观之,自不须如此回互费力也。
所论智、仁、勇之意,则甚精密。
龟山之说亦不可废,盖以其理言之,则所至虽不同,而皆不可阙,如左右之说是也。
若以其所至之地言之,则仁者安之,知者利之,勇者强焉,又自各有所主,如龟山之说矣。
然此两说者,要之皆不可废,经纬以观,其意始足。
如何?
动静阴阳之说,竟未了然,何耶?
岂非向来奉答者未得其要,有以致贤者之疑乎?
比再观之,方以为病,欲别为说以奉报。
今以来喻所引者推明之,似却更分明也。
夫谓人生而静是也,然其感于物者,则亦岂能终不动乎?
今指其未发而谓之中,指其全体而谓之仁,则皆未离乎静者而言之。
至于处物之宜谓之义,处得其位谓之正,则皆以感物而动之际为言矣。
是则安得不有阴阳体用、动静宾主之分乎?
故程子曰:「仁体,义用也。
知义之为用而不外焉者,可以语道矣。
世之论义者多外之,不尔则混然而无别,非知仁义之说者也」。
此意极分明矣。
且体用之所以名,政以其对待而不相离也。
今以静为中正仁义之体,而又谓中正仁义非静之用,不亦矛盾杌棿之甚乎?
意者专以知觉名仁者,似疑其不得为静。
恐当因此更加究察,所谓仁者,似不专为知觉之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