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江东陈帅书1180年6月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七一、《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二六、《古今图书集成》官常典卷七○○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
兹者伏审荣被明纶,进班亚保,窃惟明主思贤念旧之意,可谓盛矣。
然使相公尚淹藩服而未得究其辅赞弥纶之业,则海内有识之士犹以为恨。
抑无故而骤迁,在彼权幸宠利之臣则可,而施于相公,则于四方之观听亦不能无所疑也。
不审高明何以处此?
熹则窃为门下忧之,而未敢以为贺也。
承钧慈远赐手书,窃审尝欲有所论建,自以文不逮意而罢,熹于是窃为门下喜焉,而敢冒进其说。
夫谏说主于忠诚,不尚文饰。
且今日之言有不可缓者,犹救火追亡人也。
况以相公之忠义恳切,岂真以文不足为病而怠于纳诲者哉?
亦曰将有待而言之耳。
夫苟诚有待而言之,则其所待无有大于今日之所遭者。
相公因辞谢之章而因有以附见其说,不必引据铺张,不须委曲回互,直以心之所欲言、时之所甚患者条件剖析,为明主言之。
其所病者,乃在于文之过,而不病其不足也。
幸而听从,天下固受其赐,而相公之荣岂止于今日?
不幸而不入,则相公辞受之决,亦不难处矣。
失今不言,于天下之事固失其机,而在我者不无昧利之嫌。
一旦虽欲复有所言,人亦莫之听矣。
长孙无忌之事与近岁李参政光前车尚未远也。
况今所授,正与其人并肩而处,若果出于无心,尚为可耻,且又安知其不故以是风切相公,而使与之同哉?
熹疏贱狂瞽之言,意谓必触雷霆之怒,今闻已降付后省矣,是明主固优容之。
但此章宣露,贱迹自是愈孤危耳。
夫以圣恩之宽大,于熹犹且容之,而况于相公乎?
万一未即开纳,无后咎馀责,亦可保矣。
相公勿疑,极意尽言,以扶宗社,以救生灵。
熹不胜激切恳祷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