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西园记 宋 · 何恪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敬乡录》卷一○
乌伤而西多平畴沃野,亡名溪山赢十五里,少南有湖堤孔道曰南湖
四山墙立,一水蜿蜒贯之,清流掩映,山秀拔可喜,可舟可园,可屋而居。
凡濒湖而居者,举何氏也。
余居之西,林樾静深,源泉随之而委其地,视他山颇夷而多土,宜果蔬葩。
绕以藩垣紫荆,截水为限,曰西园。
入门巨耸其巅,修杨沿其堤,短花细草夹径。
行可百步,有堂曰林堂。
枕冈西湖,峻岭对峙,如列屏障,而乱峰叠巘,又出其背,倒影湖中,翠光浮动。
浅则荷芰菰茨离披而去,望之不尽;
深则白波际天,微风过之,怒涛奔放,惊鳞泼剌,助为奇壮,水鸟族居,飞鸣上下。
云烟开敛,时雨晦明,四时朝暮,变态不齐,而所过皆可乐,尤于雪月为宜。
其东有亭曰湖阴,以湖水出其南也;
西曰横爽,以南岭横其前也。
其去堂阶五六十步,堂后有二堂:左所见惟,曰竹屋;
右香草被其砌,曰兰坡
二堂阶磩而登,有屋四楹,为燕寝之地,曰复斋
斋之西壁尽伐棂槛,依山升降而畦之,艺以杞菊。
上有老松几百株,皆合抱,枫楮错植其间无异也。
苍藤碧萝结树杪,石出林中,嵌空奇怪。
由石罅环行,媻姗而上,仅七十丈至绝顶,因其峻培而亭之,曰招隐。
围以岩花,花自地而升,犹不及于栏楯。
江梅数十株,耀白于青林中。
天寒木脱,心舒目旷,所见甚远。
径东三十步有曰亭,椽楹皆杉木而不斲。
径二十步有柏亭,悉为之,其郁烈不歇。
二亭皆可下瞰苍波,渺茫渔舟,上下鸥鹭,去来于乔木修篁之外。
亘亭之北,山益深,竹树阴翳,馀草不植。
亘溪皆檐卜。
约行百馀步,有堂屹然,聚书数千卷,曰读书堂
堂前辟地以引山溜,有鱼数十尾行池中。
环池皆取草木之宜,阴者树之,幽邃阒寂,人迹所不及,惟青树萃蔓之所见,松声鸟语之所闻也。
稍东,木奴百树,亭于其中,曰景陆
少折而上,有亭岿然,在丛薄翳徐之间。
级而登之,遐瞩旁睇,遥岑隐见,肤寸数百里,云黄、葛仙之峰俱在望焉。
馀青并墙,逶迤而去,有别圃曰壶中。
穴墉以出其下,绝八十丈奇。
海棠翼之,柯叶蒙络,如行龛洞。
崖于其坳,曰野堂。
堂后益树以海棠数十百株,花时明艳,绮绾绣错。
有泉侧出石岸,泓澄盈咫,犹循涂堕湖中,潨然有声。
前一栏尽植芍药,栏下杂花卉,每种不过三本,识其名物而已。
湖岸多木芙蓉
山水至是益平远。
堂外地数十亩,其平如掌,橘柚各植以类,而坞列之。
支径旁午,络以诸花。
其西有坡垄崛起数丈,其高又二十尺,为台而屋其上。
前有两峰屹立,曰两峰亭,西园中之胜可一目而尽也。
降亭趋松径出湖上,绝湖抵南山。
循湖而堤,遥见隔岸,台榭参差,出没于之末。
堤上有二亭,西曰清华,以其含水木之滋也;
东曰浸山,以其从西园而望,山与水平,若出于水中也。
水激岸断,略彴过之,有巨石出水际,可坐而钓。
遵南转山腹而北至其麓,有枯梅二杂立积莽中,下有两怪石如卧虎。
又数步,则石坎昌阳封其限堮。
水冽而甘,冬夏不枯。
临水,结茆三间。
云气出入牖窗,白云巢蔽其前楹,有木之前枝以见,水鸟皆视其背。
风起,木末万数皆和,猿声鹤唳,以助悽惋。
自是南则翳塞斗峭,绝不可通也。
余观林泉之乐,非仕者所能有,虽有,不能久也;
有且久,其隐者乎!
然余非隐者也,未能无意于当世之事,使果不可以有为,则亦终于隐而已,而造物者以是畀我厚矣。
今日读书堂中,间有得处,足以自娱,倦则掉舟散策,倘徉于两峰之间,一泉一石,一草一木,皆为吾真有也。
客至,具果蔬于山,取鱼鳖于湖,去者不留,留者径醉,亦何必仕哉。
且今之仕者,皆入而不能出,往往以官为家,而视其官家为传舍,一日去官,则遑遑无所之,而患失之心重。
若余之迂,岂能必合于世哉,故于其出者自为太平计。
茍得是以老,则将益疏治其园池而赋之,姑摭其凡,而辄为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