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汉儒劄子乾道六年九月十三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九、《周文忠公奏议》卷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五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愚不肖,蒙陛下过听,擢在班列,又取汉宣帝之言,亲制赞书,明示好恶,使知所趋向。
在臣荣遇可谓至矣,敢因训词所及,推广圣意,冒陈一二,惟陛下察焉。
臣闻儒有君子,有小人。
孔子尝以是告子夏,不可以不辨。
二帝三王之时,道德隆备,功业光明,此君子儒也。
春秋战国之际,以诈谋相高,以功利相倾,此小人儒也。
虽然,二者是非白黑犹易辨也。
西汉则不然,所谓社稷臣者乃在乎周勃之鄙朴,汲黯少文霍光之不学,至于服儒衣冠,持禄保位,则公孙宏、蔡义韦贤辈寔为之。
是非白黑贸易如此,宣帝察而嫉之,故曰: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盖有激而云尔。
虽然,汉儒多伪,高帝固有以启之也。
当创业之初,叔孙通以儒服降彭城,知帝憎之,乃变服短衣,所守如此,是托儒以希进耳。
帝遽信之,毋怪乎鲁两生之不至也。
臣故曰汉儒多伪,高帝启之也。
使宣帝而知此,且将求真儒用之,何至杂霸哉?
艺祖皇帝则不然,创业于初者一赵书记也,混一于后者亦赵书记也。
规模不易,凛凛乎帝王之佐,岂尝如叔孙通辈希世用事以为进取之资乎?
累圣以来,卿相多名儒者,太祖任人之效也。
臣愿陛下以汉为监,以太祖为法,则名实决不能眩,而士大夫趋向一归于正矣。
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