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二贤堂记淳熙六年二月 南宋 · 尤袤
 出处:全宋文卷五○○○、《永乐大典》卷七二三六 创作地点:江苏省泰州市二贤堂
兴旧起废者为政之先务,思贤尚德者风化之本原也。
滁阳淮甸幽僻处,在全盛时不能当一大县。
翰林王公与文忠欧阳公以天下重望,屈临此邦,二公不鄙夷其民,涵养教育,如抚幼稚。
方时太平,内外晏然,既不闻田里愁恨之声,因得日与斯民同乐于山巅水涯,因自放于诗酒。
二公既去,犹眷眷不忘此邦,此邦之人亦怀公之德,如怀其父母,至今如一日。
虽名公伟儒来守是邦者前后相望,皆不敢与此两人者齿。
至人诵其诗,家传其像,过其所经行之地,亦必为之动容歛衽,其爱与思之如此其深且久也。
翰林乐其溪山之胜,发于吟咏。
文忠益疏理泉石,作诸亭于琅琊幽谷两山之间,而自为之记。
一时名士竞为歌诗,更唱迭和,文献之盛,播于中都
由是滁之为州,遂名于天下。
先是滁人绘翰林之像于琅琊山寺
绍圣中曲阜曾文昭公作二贤堂于郡学西南。
其后邦人别建堂于州城之南七里,岁时必祭。
自经兵火,其堂与亭宇焚烁俱尽。
其仅能复建者,醉翁一亭而已。
淳熙戊戌寿春魏侯作州之二年,铲敝剔秽,补罅窒隙。
威信既行,盗遁奸革,年谷荐稔,帑积盈溢。
暇日登览,访古遗迹,慨然叹曰:「是邦两公之桐乡也,而美迹堙没,祠宇弗治,瞻敬之所,谓斯民何」。
于是因帑积馀财,撙节纤悉,经工庀材,揆之以日,爰即故基,载新祠室,图绘像设,以慰邦人之所以思公者。
凡一泉一石,经昔人之所题品,必表而出之。
既又建丰乐、全声、班春三亭于旧址。
经始于十一月甲戌,落成于十二月戊申
向之荒榛,今焉轩楹;
向之瓦砾,今为阶墄。
财取于赢而用不费,役出于卒而民不知。
旧观悉还,景物效奇,滁人父老来游宴嬉,瞻望咨嗟,如睹汉仪,如见二公,摩手拊之。
自建炎迄今五十馀年,有废未克举,至侯始尽复而兴起之。
虽若馀事,然变凋瘵创痍之俗为雍容閒暇之邦,其材为可尚。
于治民理财之馀,而致思贤尚德之意,其事为可法也。
维侯曾祖库部嘉祐年间再为是州,去文忠公为未远,流风善政犹有存者。
《诗》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在侯有焉。
侯以书来言曰:「愿有述」。
夫二公之德在民心,虽无此堂,民之思固自若也。
然滁人见其像则恭顺爱敬油然而生,鄙暴之心无自而作,庸有奸其上之令乎!
则其为治也易,此前所谓风化之本原者也。
惟今州郡,非财赋狱讼所及,漫不复省。
侯独能怀昔贤之高风,葺其祠宇,兴其废迹而致其尊事,是其志非苟然者,固将景行其德而益修其政,其必有以大慰滁人之心者矣。
予既窃幸托名诸公之次以为荣耀,故乐书其事,又为滁民幸焉。
明年二月望日,锡山尤袤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