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朝议大夫张公墓志铭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五○、《渭南文集》卷三七
呜呼!
士有才足以任重责成,谋足以折冲经远,而不见知于人,不获用于时者,世固有矣,人犹未以为憾也。
至于知之而不尽,用之而不极,利安元元之功,卒不克见,则后世读其事,至于悲伤叹息,有不能自已者。
某自壮岁客游四方,获识其豪杰,如朝议大夫张公,其殆是已。
公讳郯,字知彦和州乌江人
曾大父讳延庆,大父讳补,蓄德深厚,然皆不仕。
父讳几,才尤高,以子贵,赠金紫光禄大夫
公少用兄待制邵出使恩,授右迪功郎,调开化,兼主簿,历平江府西比较务、监南岳庙平江府录事参军全椒,复监南岳庙,监行在激赏酒库所糯米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建康府主管台州崇道观主管淮西转般仓,监登闻检院太府寺丞,知真州鄂州提举江南东路常平茶盐公事,复主管崇道观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
积九迁至朝奉大夫,遂请老。
以子遇郊祀恩,积四封至朝议大夫
公为人魁磊不凡,学问识其大者,临事前见逆决,若烛照龟卜,无秋毫疑滞
他人极思虑不能可否者,公一言处之,常有馀裕。
初为编修官,公府吏素容养,习为奸利,无所畏忌,视掾属无如也。
公因事时白发其甚不可者,群吏缩栗,至相语以公白事为忧。
未几,坐台评免归。
孝宗皇帝受内禅,虏犹窥江淮,上慨然思却虏复中原,庙堂共谋拔擢人材,分任两淮事,筑城浚隍,什伍民兵,漕上江之,以储兵食。
乃自散地起公主管淮西转般仓,然初议乃欲概付以淮西边事,不独治仓庾也。
会更用大臣,所议不果行,乃以公监匦院丞。
大府无深知公者,求试外,出守仪真
得对,言:「臣疏贱,历州县,颇熟民间事。
今蒙恩使治郡,不敢不力。
惟淮南新被虏祸,民散徙未还,臣当体圣意,安辑抚摩,察其蠹弊,一皆上闻,惟陛下省察。
如臣不任职,固不敢逃罪」。
前守员琦,献羡缗八万,皆文具,实不有一金。
公到郡,悉以实闻,讫得免输。
俄诏两淮郡守部使者,各上用钱券利害。
公力言,券用于四蜀全盛之地,故能流转,然犹有弊。
两淮凋瘵如此,诸郡赖以给用度者,不过酒税,新为战场,无复土产可以贸易,独赖钱币而已。
若用券,商贾且不行,何以为郡?
时议者多妄揣时事,谋开边隙,公密奏虏盟固不足恃,然其主孱懦,惩故酋败盟之失,方幸无事,其任事之臣,又皆龊龊,日事琴弈,无远略可知。
我若惑浮言遽动,不惟力有未给,又激彼使生事,朝廷且旰食矣。
上颇采用其说。
公因言:「真为扬楚之冲,当城此郡,以固人心。
度费缗钱十万,米三千斛,而郡有上供与经制羡数,可得大半。
止乞给降三万缗,发傍近屯兵二千人。
臣身自督役,不再阅月可成」。
既得请,果以四十有四日告毕,楼橹屹立,而民不与知。
上闻,益知公可用。
代归入对,所陈又合上指,乃有武昌之命。
入辞,上慰谕曰:「卿真州之政不茍,鄂上游重地,是以委卿。
卿便宜体此意。
到郡,有事第奏来御前,当遣金字牌报卿」。
公感奋,益尽力。
鄂为江湖间一都会,总领、转运及都统制三司鼎立,异时多纵肆,虽幕府僚属,皆下视郡守
公素刚介难犯,人固已震畏其名。
及视事,衣冠视瞻甚伟,号令设施皆当人心,由是莫不敬惮。
而军中犹倔强自如,纵群卒入市,视民及郡兵有长身中度程者,辄驱以往。
公捕至郡庭,呼吏作奏,军吏罗拜,请后不敢,自是讫公去,无敢犯。
都统入朝,有营卒夜挟刃贷于富室,胁使不敢言。
公廉得之,驰入提举军事张平家,平素以兄事公,呼家人置酒,公曰:「我来正欲饮,但当得劫富民者,行军法,乃快饮尔」。
惶恐,立捕治如公言。
妖人吴兴居属邑,有诏命捕。
公求得善捕盗者唐青,厚资给之,且授以方略,遣行。
而方士皇甫坦挟禁奥势,为私请,公弗听,俄获兴以献。
及公还朝,上首问获兴之状,公谢曰:「妖人在郡境,不即置法,至烦诏命,臣乃有罪。
然唐青实尽力,赏未偿劳,敢昧死以为请」。
蜀士以丧归,遇名盗破舟杀人,又欲斲其棺,公厚赏捕之,竟伏法。
由是江路清夷,有误触舟者,舵师大言曰:「今张公在此,汝尚敢尔耶」!
岁大疫,公为之营医药,以全否为医殿最。
饿给之食,死予之槥。
民家一牛死,贷钱三万以买犊。
治声闻于行在。
及使江东,公言部中旱,饶南康尤甚,济之当如救焚拯溺,今当奏事,往返且两月,请先驰至部,议所以赈恤者,又条上其事甚悉。
上皆从其请。
事略定,乃入对,且以闻。
上恻然曰:「何以使吾民得食至麦熟耶」?
公又具以计画对,上劳勉遣行。
会诏诸路诸郡陈事之不便于民者,公因言:「岁饥民流,去年渡江而北者殆数百万,至淮南,亦无所得食,死者相枕藉。
今仅中熟,而郡县不度民力,督常赋及私负甚厉。
加之造寨屋,教民兵,行和籴,创马棚,铸钱币,未见其利,已不胜其扰。
愿发德音,一切罢之」。
此数事,有主之者,施行方力,而公尽言乃如此。
武臣提点刑狱,怙权侵官,公略不为屈,职业所及,必力争得直乃已。
至甚不可者,又以互察法劾上之。
其人惧,乃与池州守相附结,排公。
赖上素知公,谮不得行。
岁满,请奉祠而归。
初,待制治命,以遗恩官诸侄。
仲兄秘阁公祁辞不取,以予公之子,初不告也。
公闻,亦固辞,而乞官孤侄孝严。
寓家萧山,收养孤嫠,与同甘苦,视所居之乡,如其宗党。
进善人,诲责其有过者,俗为一变。
门当吴越大道,有病于旅,死于行,公以私财疗治敛瘗之,无遗力。
岁恶,饥民争归公,公为设食,不可数计,然用度初不给足,食或不肉也。
间无事,时出门徜徉,扶一童立里巷,老稚遥见,稽首祝之曰:「愿吾父寿百千岁,为穷民归」。
淳熙十六年八月七日晨辟户,有方外士二人来谒。
公接之如平时,将食,曰:「吾今日病,不能同汝食」。
家人请命医,公不许,且麾使去。
家人行数步,回视之,奄然逝矣,享年八十有七。
娶余氏,进士芾之女,封恭人,赠硕人,先公三年卒。
诸孤以公捐馆之明年十月二十有八日,奉公之丧,与硕人合葬于庆元府鄞县桃源乡西山之原。
子六人:孝伯朝请大夫权礼部尚书,兼侍讲,兼实录院同修撰
孝仲,承议郎京西南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孝叔、孝季,未官而卒。
孝稚从事郎,监严州神泉监。
孝闻,从事郎,新差管押绍兴府石堰,庆元府鸣鹤盐场袋盐。
女四人:修职郎高得中、进士王孝友,其婿也。
其二早卒。
孙六人:守之、宜之、约之、及之、即之、能之。
孙女十有五人。
初,公兄弟皆负异材,惟待制稍显荣,然皆不得尽行其志。
秘阁之子中书舍人孝祥,以进士第一起家,出入朝廷二十年,文学议论政事,隐然号中兴名臣,亦未四十而卒。
公晚遇主,又寿最高,亦竟不用。
识者谓天啬其报,将大兴张氏后,而公之阴德在人,其后亦当大。
尚书公忠孝文武,方极柄用。
公既以通议大夫告第矣,追荣且继下,然后知识者之言为验。
某生晚,不及拜待制之门,若秘阁中书,则辱知厚甚。
晚始识公于武昌,公又特期之远,不惟以秘阁中书故也。
时方葺南楼,公朝夕召与燕饮,慨然语曰:「吾南楼,天下壮观,要得如子者落之。
子之来,造物以厚我也」。
谢不敢当。
尚书之客,皆一时贤杰,其巨笔鸿藻,皆足以慰公于九泉,而尚书独以志墓属某,岂犹以公遗意耶?
用是不敢辞。
铭曰:
世患无才,才大辄弃。
万里之途,方驾而税。
若时张公,表表国器
入掾枢庭,谤谗亟至。
两城一节,所至大治。
抱负万亿,出微一二。
犹或忌之,竟以谗踬。
言归江滨,风雨才蔽。
聃然耄期,化被闾里。
天其知我,报在嗣子。
教忠之荣,四品告第。
尚有宠褒,震耀一世。
爰勒斯铭,式幽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