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上殿札子(三)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二五、《渭南文集》卷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三六
臣闻天下有无穷之变,而有必然之理。
惟默观阴察,能得其理,则事变之来,虽千态万状,可以坐制而无虞矣。
天下之变,最幽眇仓卒不可测知者,莫如雷霆鬼物。
然雷霆冬伏而春作,鬼物昼隐而夜见,则其理之必然,有不待智者而知之矣。
今朝廷内无权家世臣,外无强藩悍将,所虑之变,惟一金虏。
虏,禽兽也,谲诈反覆,虽其族类,有不能测,而臣窃以谓是亦有可必知者,夫何故?
宽猛之相继,如寒暑昼夜之必相代也。
故自金虏猖獗以来,靖康建炎之间,穷凶极暴,则有绍兴之和;
通和既久,则有辛巳之寇;
寇而败亡,则又有隆兴之和。
今边陲晏然,枹鼓不作,逾二十年,与绍兴通和之岁月略相若矣。
不知此虏终守和约,至数十百年而终不变耶,将如昼夜寒暑必相代也?
且虏非中国比也,无君臣之礼,无骨肉之恩,惟制之以力,劫之以威,则粗能少定。
今力惫势削,有乱而已。
其乱不起于骨肉相残,则起于权臣专命,又不然,则奸雄袭而取之耳。
三者有一焉,反虏酋之政,以悦其国人,且何为哉?
虽陛下聪明英睿,自有所处。
然臣窃观士大夫之私论,则往往幸虏之懦以为安。
不知通和已二十馀年,如岁且矣,而谓衣裘为不必备,岂不殆哉!
大抵边境之备,方无事时观之,事事常若有馀,一旦有变,乃知不足。
伏望陛下与腹心之臣,力图大计,宵旰弗怠,缮修兵备,搜拔人才,明号令,信赏罚,常如羽书狎至,兵锋已交之日。
使虏果有变,大则扫清燕代,复列圣之仇;
次则平定河洛,慰父老之望。
岂可复如辛巳仓卒之际,敛兵保江,凛然更以宗社为忧耶?
臣世食君禄,且蒙陛下省录姓名,已二十馀年,念无以报天地父母之大恩,故其陈于陛下者,惟惧不尽,而不知狂愚之为大罪也。
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