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易策 南宋 · 员兴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四三、《九华集》卷一○
诸儒无心于议《易》,然后可以通《易》。
盖《易》可以形解,不可以言遇也。
其失也则惑之,惑之终失之,汉魏诸儒坐此也。
夫何故?
郑玄惑于文,王肃惑于义,蜀才惑于怪,虞翻惑于数,马融王勃陆长源关子明、陈史皆有言,言皆有惑也。
吾不知诸儒不能意遇,而今乃且嚣乎!
三传作而《春秋》散,诸儒言而《易》不作乎!
执事今乃以卦象取类之意,不信诸儒而质之经,斯岂徒言也?
吾不得而质圣人,抑请臆之。
执事所谓有为马为牛,为龙为雉,于物有配也,于身有类也。
夫至健莫如《乾》,《乾》健而动也,马动非健乎?
至顺莫如《坤》,《坤》顺而任重也,牛任重非顺乎?
潜动而变于阴,《震》变阴者也,而龙善变。
《离》者中柔,中柔者外文也,而雉外文。
兹四卦于物有配也,其四可知也。
《乾》为首,首,人之上,《乾》,物之上也;
《坤》为腹,腹有去,《坤》亦有去也;
《震》为足,在下也,动之象也;
《离》为目,有明也,丽之象也。
于身有类也,其四可知也。
呜呼,《易》本无位,俄而有位矣。
有位而后有滋,有数,而后有配,自然之解也。
诸儒欲大之而流于旁诡过当之论,譬之条教,始主于宽,主于仁,而后千机百阱如此之众,何者?
其罪始于多目也。
然则诸儒于《易》,慎无容易多誇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