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变文格 南宋 · 周麟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一七、《海陵集》卷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六九、《海陵文徵》卷二
臣闻文章经国之大业,体尚不一,从古而然。
故论世者以是识风俗之盛衰,观人者以此别材智之远近,犹所谓见礼闻乐而知德政,不可不察也。
西汉二百年,名儒鸿生蜂起间作,雍容揄扬,著录于后,则炳然与三代同风。
唐有天下,文亦三变。
至于美才辈出,嚅哜道奥,反刓刬伪,薰醲涵浸,然后天下化之,粹然一出于正,何其盛哉!
我国家恢儒右文,列圣一揆,取士之制,不过曰经义、诗赋。
然或偏废而独举,或两存而并行,或兼用而通试。
三者所向虽异,及夫得人,则奏赋擅场者无不精其能,谈经析理者靡不臻于奥。
累朝名臣悉由此出,致治之美固已远迈前世。
仰惟皇帝陛下躬天纵之资,恢复古道,优入圣域,犹且博览经史,左右艺文,孜孜不倦。
至其躬御翰墨,发为宸章,云汉昭回,光被万物,古帝王莫能跂及。
裁诗乐以侑禋祀,则十三篇极《风》《雅》之妙;
损斋以明鉴戒,则数百言皆道德之辞。
若此之类,殆不可殚举。
士生斯时,亲得圣王为之师,此千载一逢也。
臣伏见昨降明诏,用经义兼诗赋,合二者之长以作成多士,永为定制,可谓善矣。
今肄业之士服勤有年,秋试不远,臣愚欲望圣慈申饬儒臣,慎劝士类,戒志尚之不一,革文体之未纯,毋好高以异论相矜,毋因陋以陈言自蔽,毋泥迂僻之习而失其正,毋纵浮靡之说而溺于夸。
坯冶一陶,圣风云靡。
将见四方俊茂试于有司者,无不丕应徯志,咸知以体要为宗。
文弊既除,而文格益胜。
用之以黼黻一代,羽翼六经,实斯文之幸。
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