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周公论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九六、《南涧甲乙稿》卷一七、《南宋文录录》卷一八
处天下之变者,必思所以任天下之疑;
任天下之疑者,必思所以弭天下之祸。
今夫天下之变,非圣人无以处之也,而不能使天下不致疑于其间,惟圣人于此有以任其疑而不顾。
夫虽有以任其疑而不顾,若使天下之疑久而不释,则上将见疑于君,下将见疑于民,天下之祸吾其无以弭之哉!
是故处之非难而任之为难,任之非难而弭之为难。
然众人所谓弭天下之疑者,不过曰委而去之而已。
夫使圣人处天下之变而惧于天下之疑,亦不过于委而去,则是天下之祸自我而启矣,曾何足以为圣人?
惟圣人所以弭之者为道,不特有以弭众人之疑,而卒使天下之祸无自而发,此其为圣人者欤!
周之为周,未再世也,成王幼冲,不能绍文、武之业,此可谓天下之变也。
举天下之大而听于周公,天下不能无疑焉。
管叔、放蔡叔,流言四起,而周公端委于上,寂然如不闻,是周公有以任之也。
任之既久,果何以弭之哉?
虽然,成王寖已长矣,其聪明志虑犹未足自治其天下,而周公归政焉。
以常人论之,既归之政,则周公可以致为臣而去矣,公乃偃然自处于师傅之位而不去,由是知周公弭天下之祸之深也。
周公以谓成王之聪明志虑,虽未足以自治其天下,而吾与一二贤者辅之,则亦足以治。
苟必待其聪明志虑足以自治其天下,而政始归之,则天下之祸有不可弭者矣。
何也?
人君之聪明志虑足以自治其天下,而犹制于大臣,则恶忌之心易生,纳谗间之言,况以叔父之尊而临之哉?
故于是举天下还之君而不去其位,以为之臣。
当是时也,非特群臣不足以知周公之心,虽召公亦不之知也。
故曰「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召公不说」。
召公之不说,谓周公归政之早也,故公为言「嗣前人,恭明德,在今予小子」,而悉举商周辅相之盛,伊尹伊陟巫咸甘盘虢叔闳夭散宜生泰颠南宫括之徒,用乂厥辟,受有天命之事,以广召公之心。
其终又曰「若游大川,予往暨汝,其济小子,同未在位,诞无我责」。
成王足以自治其天下,而聪明志虑皆吾有以启迪于前,而恶忌谗间无自而发,君臣罔有间隙,而至于太平,此周公归政之早之效也。
由是言之,周公之变,召公有不能处而思弭其祸者。
召公之智且有所不及,而以责夫后世之臣,此周勃霍光不能自保者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