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转对论自治劄子乾道四年 南宋 · 汪应辰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六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四九
右,臣准御史台牒,十一月一日视朝,当臣转对者。
臣愚不肖,不足以论天下之事,然窃以为天下者,先后本末之序,要须有一定之计,然后从事,所谓事豫则立也。
班固论夷狄之患,以为汉兴,忠言嘉谟之臣,运筹策,相与争于庙堂之上,总其要归两科而已。
缙绅之儒则守和亲,介胄之士则言征伐。
皆偏见一时之利害,而未究匈奴之终始。
臣亦以为国家自艰难来,所以待夷狄者不过和战两说,然而皆未得其本也。
欲和者则以无事为安,讳兵而不言,偃武而不修;
欲战者则不相时,不量力,而姑徼倖于一胜。
此二者皆非也。
二者皆非,则将何适而可?
亦曰反其本而已。
反其本者,自治之谓也。
吾所以自治者周密坚固,无所不备,则或和或战,特应之而已。
诗人之称文王曰:「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问。
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昆夷駾矣,维其喙矣」。
夫夷狄而侵中国,此文王之所当愠怒而不释者也,故不殄厥愠。
国与夷狄为邻,则聘问之礼有所不可已也,故不殒厥问。
苟吾之政事井井乎其有条理,所植之木则拔而茂盛,所行之道则兑而成蹊。
以中国之治而制夷狄之乱,则彼将遁逃而日以困穷矣。
文王之政,其先后本末之序如此,万世所不可易也。
恭惟陛下有勤劳恭俭之德,有刚明果断之才,又有将大有为之志而适当艰难之运。
祖宗陵寝,越在夷狄,中原士民,沦于兵革,岂可以殄厥愠哉?
惟是国势未强,民力未裕,圣明远览,俯就和议,慰荐抚循,交接赂遗,所以待夷狄者甚备,盖非浅见狭闻者所能窥测度量之万一。
臣愿陛下无欲速,无见小利,而专以自治为本。
譬如农夫,是穮是蓘。
人事既尽,天时自至,然后可以收其成。
若不芸其田,或揠苗而助之长,皆为不知时矣。
此臣所谓无欲速也。
孙权时,江边诸将多陈便宜,有所掩袭。
丞相顾雍以为兵法戒于小利,此等所陈,欲邀功名而为其身,非为国也,宜禁制之。
苟不足以耀威损敌,皆不宜听。
此臣所谓无见小利也。
富弼使北,归言于仁宗皇帝,愿常思夷狄轻慢中国之耻,坐薪尝胆,不忘戒备,内则修政令、明赏罚、辨别邪正、节省财用,外则选将帅、练士卒、安辑疲瘵、崇建威武
臣所谓专以自治为本者,此其目也。
仰惟陛下以勤劳恭俭之德而持之以久,以刚明果断之才而虑之以审,以将大有为之志而养之以晦,凡自治之策,如富弼所云者,无不毕举。
真积力久,其效自见。
天意人事,若合符节,必将有不麾而去、不祈而获者矣。
臣不胜仰望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