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己丑拟上殿劄子 南宋 · 林光朝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五○、《艾轩先生文集》卷二
臣闻天子耕籍田,而亲为是耒耜三推之事,而天下不以为怪,以民食为甚重,虽天子之贵,亦欲知夫稼穑所从来也。
至于大蒐大阅,教之以击刺先后之法,岂不以人命为至重?
然其他则百官有司之事,非天子所当身尝足历也。
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汤有是智,而其用之也为甚大。
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文王武王赫然一怒,而其用也为甚大。
有天下者当求其远者大者,则无过举之患。
文帝在汉,汲汲然以养民为意,其通和戎狄,未尝不欲守高皇之约,然谓其无寝食之顷不在李牧,则文帝所以自处者,固已卓然矣。
史臣谓其遂躬戎服,御鞍马,此亦不得已而后起耳。
文帝从事于鞍马之末,在当时已誇张其事,谓文帝从何遽有是举也。
文帝之于鞍马,惟见之于一时,不闻帝之用武,欲习其事,弋绨革舄,罢露台百金之费,皆一二书之,是文帝之御鞍马,适所当然者耳。
侧闻太祖皇帝有献手挝者,太祖谓:「无以异于常挝而献之,何也」?
曰:「陛下试引其端,盖有韬刃在其中,可以为缓急之用」。
太祖掷之于地,曰:「我何用此为,当彼时,此物固足恃乎」?
太祖之于天下,可谓得其远者大者,此远近震叠,而莫测其所以然也。
臣窃听陛下有意于用武者,于驰骋之数,弓矢之技,且至亲历而习知之,岂欲以是鼓舞群动,而使人知陛下意之所向,何但文帝御鞍马于一日之间也?
臣妄意以为帝王之道,垂之六籍,所谓御戎之要,陛下盖亦熟究之矣。
项羽谓:「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拔山扛鼎之人,且不肯为一夫之敌。
陛下以宽仁之度,道德之威,而每每以是说为不可已,此亦臣求其说而未喻也。
开元之初,讲武于骊山,军容之盛,近代所未见。
陛下试思开元之时礼明乐备,边隙不开,岂缘一讲武而可以至此乎?
草泽之臣,一日言天下事当有次第,岂容辄及此?
然而得一见天子,亦人臣希阔之事,此而不言,过此即无时矣。
谨昧死上陈,惟陛下赦其狂愚,而取其惓惓之意焉。
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