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汤左相(时任西外宗丞,在越上。) 南宋 · 林之奇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五、《拙斋文集》卷一○
德享天心,庸熙帝载;
光膺册命,登冠台躔。
邮置甫传,中外胥庆。
窃尝谓欲知自古相业之优劣,莫若于其治效之污隆。
惟质诸行事之深切著明,自可见当时之设施注措。
九州同而降丘宅土,洵夏禹之成厥功;
四国皇而奠枕于京;
周公之所以圣。
所过者化,至诚如神。
举非空言,此其明验。
为其事而无其功者未尝睹,以斯道而觉斯民者莫不然。
汉之,唐之房、杜、姚、宋,咸有成绩,载在遗编。
由后世而观之,皆一见而决矣。
矧兹誉处,得乎身亲,所阅最详,斯言益信。
恭惟国史中书仆射相公素高人望,蚤结主知。
天民之先觉,有待而行;
王佐之通才,无施不可。
代言词掖,尽除书德音之长;
决策枢庭,兼文备武事之柄。
自膺爰立之拜,浸成于铄之功。
日虽不足,而岁则有馀;
威实无用,而德为之本。
声色不动,庙朝自尊。
视此三年政化之成,实繄一相燮调之效。
问其天时,则年谷屡丰而田野辟;
质诸人事,则兵革遂偃而边鄙宁。
欸外攘于内脩,致远怀于近悦。
邻宝愈重,民瘼悉闻。
文学法理精其能,固已恢恢而无事;
辅赞弥缝藏诸用,未尝赫赫以为名。
卓尔可继而可传,欿然不矜而不伐。
乃论功于次辅,亟正位于首台
既酬前勋,将责来效。
一新观听,再茂经纶。
此诚君子见行可之时,宜副真主大有为之望。
深惟其始,既存挈矩之方;
嗣图厥终,夫岂执柯之远。
某受知久矣,报德缺然。
比繇抱痾,僭请补外。
非敢望也,方切谴呵之忧;
眷言顾之,俾即便安之所。
无功窃太仓之,不失为中都之官。
庀职宴闲,举家饱煖。
际幸若此,报塞谓何?
愿因竿牍之修,辄献刍荛之议。
不自觉其僭也,姑试言而听之。
用蠡测海而用管窥天,见者小而于大不尽;
以盐洗金而以鱼濯锦,物有贱而为贵所资。
惟国家百年之治安,承祖宗累圣之忠厚。
仁心仁闻,固已洽矣;
弱政弱势,未尝无之。
比年以来,此弊尤甚。
士气销而直声罕继,军政弛而战功寖微。
公卿多务于因循,中外率由于姑息。
督责轻则首公者少,期会慢则明信不行。
黠吏饕牟,权宠豪夺。
锥刀之末辄形于造请,膏粱之胄浸冒于超升。
佞谀成风,畏愞避事。
教虽成而患更由于不肃,政已治而失乃在于不严。
是以强敌窥伺者三纪,而远讨尚且有稽;
权纲总览者五期,而皇威犹然未立。
道必通而后久,法无弛而不张。
究观天地一元之运行,每以阴阳二气而兼济。
既已极春夏之温厚,必继以秋冬之严凝。
岁功乃成,物宜咸遂。
理所必至,天且弗违。
蕞尔腐儒,昧于治体,不腆芹献,所望瑟调。
固非祖崔寔议论之馀,尚申子刑名之习,劝上用刑若于頔,为国生事如贾生
盖谓熙以凝成,宽由猛济,必也旷然而大变,然后巍然而有成。
当今所先,其要有在。
体仁以立,仗义而行。
唐宪刚明果断之威,何思不服;
汉宣信必总核之政,所为而成。
如大冬大夏之密移,非一朝一夕之骤致。
圣人通变以无倦,天下日用而不知。
茂隆中兴之功,乃成显相之效。
百里之行半于九十,当念贵全;
初筮之告不俟再三,在乎善听。
虽贺厦获申燕雀之志,然移日已失蚤晚之时。
出位以谋,儳言非礼。
爱之莫助,愿观补衮于仲山
敝又改为,请赋《缁衣》于郑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