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悔说 宋 · 范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七三、《范香溪文集》卷一、《金华文统》卷二、《金华文徵》卷九、《金华徵献略》卷四
传有之曰:「日悔昨,月悔朔」。
至哉,古人之善学也!
夫人非,不能每事尽善,谁无过者?
惟过而悔,悔而改,则所以为过者亡矣。
且古之圣贤,未有不由悔而成者:成汤悔,故改过不吝;
太甲悔,故自怨自艾;
仲尼悔,故曰「于予与改是」;
颜渊悔,故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
子路悔,故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子夏悔,故投杖而拜曾子
曾子悔,故曰「我过矣,我过矣」。
圣贤未有不由悔而成者也。
《诗》曰:「听用我谋,庶无大悔」。
《易》曰:「不远复,无祗悔」。
悔非无过者也,求寡过者也,求寡过则终无过矣。
悔其可已乎?
然予所谓悔者,非必失诸言行而后悔之之为悔也。
过生于心,则心悔之,勿复失诸言行而已矣。
过不知悔,命之曰愚。
悔不能改,命之曰愎。
改而惮焉,命之曰吝。
愎与吝,悔之贼也,过益过者也。
日月之食,或既或不既。
食之所止,明即复焉。
悔而改,改而不吝,天之道也。
改过而吝者,违天而徇欲者也。
孟子曰:「大而化之之谓圣」。
使成汤改过而吝,非化也,是故欲寡其过者。
蘧伯玉之悔,至于行年六十而六十化,亦由悔而化耳。
悔而改,改而不吝,化之道也,悔其可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