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心说 北宋 · 张继先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五、《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卷一、康熙《广信府志》卷三七
夫心者,万物之宗,九窍之主,生死之本,善恶之源。
与天地而并生,为神明之主宰。
或曰真君,以其帅长于一体也;
或曰真常,以其越古今而不坏也;
或曰真如,以其寂然而不动也。
用之则弥满六虚,废之则莫知其所。
其大无外,则宇宙在其间,而与太虚同体矣;
其小无内,则入秋毫之末,而不可以象求矣。
此所谓我之本心,而空劫以前,本来之自己也。
然则果何物哉!
杳兮冥,恍兮惚,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强名曰,强名曰神,强名曰心,如此而已。
由是观之,岂不大乎!
岂不贵乎!
然而轮回于三界、出入于生死而不能自已者何也?
盖一念萌动于内,六识流转于外,不超乎善,而超乎恶,故有天堂、地狱因果之报,六道轮回,无有出期,可不痛哉!
可不悲哉!
若夫达人则不然也。
故斋戒以神明其德,一真澄湛,万祸消灭。
《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知常曰明。
知常,妄作凶。
所谓者,越古今而不坏者是也;
所谓妄者,一念才起者是也。
《庄子》曰:「既以为物矣,欲复归根,不亦难乎」!
在《易》也,其为大人乎。
自兹以往,慎言语,节饮食,除垢止念,静心守一,虚无恬淡,寂寞无为,收视返听,和光同尘。
瞥起是病,不续是药,不怕念起,惟恐觉迟。
譬如有发,朝朝思理。
有身有心,胡不如是?
行住坐卧,勿使须臾离也。
无何有之乡、华胥氏之国,吾其游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