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荀彧郭嘉言曹袁胜败议 宋 · 李弥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五、《竹溪先生文集》卷一○
袁绍曹操书,辞语骄慢,荀彧、郭嘉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
对曰:「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
汉祖智胜项羽,故虽强,终为所禽。
有十败,虽强,无能为也
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也。
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也。
桓灵以来,政失于宽,以宽济宽,故不慑;
公纠之以猛而天下知制,此治也。
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
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惟才所宜,不问远近,此度也。
多谋少决,失在后事;
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也。
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信饰外者多归之;
公以至心待人,不为虚美,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也。
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
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无不周,此仁也。
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
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也。
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也。
好为虚势,不知兵要;
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也」。
笑曰:「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
议曰:自古创业之君,中兴之主,必有英资明略,足以驾御豪杰,驯服奸雄,然后王业可定。
至其陈师鞠旅,攻城掠地,一胜一败,未可以得失论也。
高帝厄于鸿门,败于睢水,围于荥阳,独以宽大长者,诛不义,立有功,与天下同利,遂有海内。
汉末群雄竞逐,分锋争雄,以窥神器。
袁绍、魏武才略相去,顾何啻倍蓰耶?
至荀、郭之称,则未免于谀,然而善乎其论胜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