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张骞使月氏 宋 · 李弥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四、《竹溪先生文集》卷九
张骞建元中为郎。
匈奴降者言,匈奴月氏,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以郎应募,使月氏,经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留拾馀岁,予妻,有子,然持汉节不失。
后亡乡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复从羌中亡归汉,拜太中大夫
初,行时百馀人,去拾三岁,唯二人得还。
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
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
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
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
而卑湿暑热。
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
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
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
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
从蜀宜径,又无寇」。
天子既闻大宛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
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彊,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
天子欣欣以言为然,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出駹,出莋,出蓰,出邛、僰,皆各行一二千里。
其北方闭氏、莋,南方闭巂、昆明
昆明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辄杀略汉使,终莫得通。
然闻其西可千馀里,有乘象国,名滇越,而蜀贾间出物者或至焉。
于是汉以求大夏道,始通滇国。
初,汉欲通西南夷,费多罢之。
言可以通大夏,乃复事西南夷。
议曰:汉武好大喜功,外事西夷。
张骞凿空,以开西南之役。
自是遣诛求之使,兴问罪之师,殆无虚岁。
中国殊方,并受其弊,辟草莱,任土地,罪不至是也。
身所至者五六国,留匈奴十有馀岁,持汉节不失,不为不难矣。
向使移其贤劳奉国之诚,敦恭俭,本仁义,内正君失,外除民患,垂绅正笏,为社稷臣,与其捐躯绝域,以萌后患,相距岂不悬绝哉?
欲为臣尽臣道,在所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