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大金元帅国相靖康元年九月十五日 南宋 · 折彦质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五一
九月十五日朝议大夫、充徽猷阁待制枢密院都承旨河北河东路宣抚判官折彦质,谨遣修武郎吴革修武郎李锐,致书于大金元帅国相阁下:彦质闻和久而不能信,则必战;
战久而不息,则必复和。
自古简册所载多矣,不特今也。
自顷兵连而不解,三军暴骨,已历三时。
此亦上穹悔祸,两国结好息民之时也。
恭惟主上皇帝恭俭爱人,出于天性,视民如伤,无此疆彼界之异,二边搆兵,非其本心。
凡近日将相大臣,弗克钦承,与夫谋国不臧,为天下生事者,皆已黜之远方,永不复用。
彦质亦新命来典兵戎之寄,陛辞之日,仰承圣旨,深念生灵蹈兹涂炭,至劳寤寐恻怛之训,叮宁切至。
皇天后土,实鉴临之。
比遣信使三辈王云等躬诣大金皇帝阙下,遣杨节度使及燕云中军前,且道永结欢盟之好。
计其道里,当已有达乎国都者。
又会阙下遣杨节度使威胜军前,边吏以闻。
此固以契主上皇帝圣心之所悯矣。
已闻临遣官僚,往迓信使,又饬边吏日俟动息,其诚意端悫,亦可见矣。
彦质以不材谬当斯任,窃料天地鬼神,已有休息生灵之意。
故两国皇帝,各形至诚恻怛之心,弃捐细故,永保大和。
斯民幸会,可胜言哉!
彦质与阁下俱在疆埸,傥各能体国,愿戒守兵之官,按兵不动,勿相侵扰,以俟盟誓之必成,和好之永结,则北方军民,又免铎镝之祸,流离之苦,其受阁下阴德大赐,岂有穷已!
伏想仁明必能垂听,洞然而不疑也。
秋气已凉,伏冀善护寝餗,以介福履。
谨奉状布执事,不宣。
按:《大金吊伐录》卷二,守山阁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