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防边第二疏 宋 · 赵鼎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八、《忠正德文集》卷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二
臣闻战不必胜,不苟接刃
攻不必取,不苟劳众。
帝王之兵,以全取胜,贵谋而贱战,盖谓此也。
臣观汉宣帝时赵充国先零,群臣上攻战之谋,求速务快,议论蜂起。
充国以为非素定庙胜之策,不可用。
方且审料敌情,图上方略,垦辟田土,会计米盐稿秸器用之具、邮亭畎浍之饰无所不备,优游安静,不求近功。
虽簿责之使辈至,问状之诏日闻,守其成谋,牢不可破,卒能沮群议,克彊敌,国无大费,功遂名立
臣窃慕之。
然自惟念臣本书生,不闲军旅,陛下圣度兼容,无所求备,徒知臣愚不谋身,戆不避事,付以重任,责其所难,义不得辞,黾勉承命。
惟敌人寇蜀,于今累年,侵轶之兵,岁深一岁,始者接锋五路,其后直抵梁洋。
既已弃和尚原,寻又失饶风岭势之危,迫于累卵。
所恃者吴玠一军忠勇可仗,守关则仅足,出战则无馀。
设或吴玠不能支吾,即是四川更无存理。
若今冬末幸敌不来,则臣至蜀之日宣陛下恩信,问百姓疾苦,劝课农桑,蠲削浮费,协和将士,简练师徒,谨守关梁,密行间探,取谋问计,养锐蓄威,凡智虑所逮,无不竭尽,以副陛下委寄之意,此则愚臣之所能也。
吴玠之兵声势大振,四川财赋移用有馀,虽深入秦川,尽还故壤,于臣志愿岂不欲之?
或兵威不加于前,敌势无损于旧,虽曰蜀道险难,固亦未易保守,况欲及其他哉!
若大言无实,轻举妄动,侥倖成功于万一,此则非愚臣之所能也。
今者明天子谓臣为可使,军民谓臣为可行,人喜庙堂辄遣大臣,敌国闻朝廷再开督府,内外观望,事体非轻。
兵将单弱,无以压蜀兵骄悍之气;
金帛鲜少,无以省蜀民馈饷之劳。
虽自治之术,犹未知攸济,乃欲勉强其所不能,多见其不知量矣。
张浚之行也,谋欲恢复秦晋,渐定中原,卒之失五路,失梁洋,坐此被谴。
用心,岂不伟壮?
而议者谓不得无罪。
以其自信太重,许陛下者太过,而功名不能副其初议,是乃昧于自知,而勉强所不能者也,臣窃惜之。
臣今行有日矣,窃意宸衷之所经营,执事者之所讲究,必有成算,如赵充国所谓素定庙胜之策者,幸举以见授。
臣当度德量力,奉命而行,尚或觊觎薄效,归报陛下。
傥不赐照察,而责臣以必能,臣恐异时纷纷之论,赤族不足以塞责。
有大功,迫于物议,犹不能免,况如臣者哉!
故自受命以来,日夕忧恐,莫知为计。
虽然,量能授官者人君之职,陈力就列者人臣之义,与其依违隐忍,卒使陛下有失望之叹,曷若以其所能及其所不能者明以告于陛下,尚庶几获免欺君之罪。
惟圣明怜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