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南岳山弥陀塔记绍兴三年五月 宋 · 释法忠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八、《乐邦文类》卷三
于戏!
生灵之苦,莫苦于杀戮也。
爰自数年以来,寇盗四起,兵火交作,其遭非理殒亡,横尸堕首,填于沟壑者,盖不可胜数也。
加复疫气流作,民亦苦之。
有信士郑子隆者,夙怀善种,悲念特发,观斯罹乱之苦,知怨业之有对也,以怨报怨,安能已矣哉,断惟佛力可以拯济也。
乃运精诚,结同志者万人,共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尊号八万四千藏
愿既圆满,复化檀越,同出净财,僦工砻石,建窣睹波一所凡七级,高三丈有二,立于南岳罗汉洞妙高台之右,藏念佛人名于其中。
萃兹胜利,愿国泰民安,品物咸亨,凡阵亡疫死者,并脱幽沦之苦,趣生净方。
伟哉!
皇觉之道,有折摄二门,调机济物,故释迦现秽土以折之,令起厌苦之念;
弥陀现净土以摄之,俾发忻乐之志。
秽土者,丘陵坑坎之高低,刀兵饥疫之苦恼;
净土者,宝池金地之庄严,法喜禅悦之安乐。
天台云乐邦之与苦域,金宝之与泥沙,胎狱之望华池,棘林之比琼树。
诚由心分垢净,见两土之升沈;
行开善恶,睹二方之粗妙。
因斯以论,则知净秽在此而不在彼也。
体正观之者,达彼刀兵等苦,是亦逆化之一端也。
然履兹痛恶,而凡情迷梦,犹尚以苦为乐,倒置之甚,亦可悲夫。
或曰:忻净厌秽,取舍未忘,岂圣人以二见之道而化人耶?
曰:经不云乎,「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于众生」。
盖炽然忻厌,不见有忻厌之想,斯为得矣。
窣睹告成于绍兴癸丑岁仲夏日,牧庵苾刍法忠为纪其事,遂稽首赞曰:
劫石可消,惟是窣睹,不倾不摇。
同兹寿岳天长地久,不磨不朽。
遭兵疫者,既脱幽苦,高蹈净土。
惟斯社人,旁及群灵,与其汇征。
善哉佛子,兴此胜事,赞何能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