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迂论三 其六 论封建郡县1127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五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
封建尚矣,至秦罢侯置守,易以郡县之制,而西汉因之,颇封子弟功臣,使郡国相杂。
其后诸侯王之国除,而卒归于郡县。
东汉至今,未之有改也。
夫封建、郡县各有所长,而又皆不免乎有弊。
较其优劣,则封建为优。
何以言之?
并建亲贤以为藩屏,大小相维,尊卑相制,资其犬牙盘石之势以安王室,其有不贡不王,则牧伯得以征之,此封建之所长也。
至其弊,则强侵弱,大并小,僭礼乐,擅征伐,天子不得以制之,而王室陵夷,有蚕食之患。
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又有部刺史从而督察之,片纸可罢,一言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尺地一民、财赋甲兵皆归之于天子,此郡县之所长也。
至其弊,则势分而力弱,权轻而吏偷,内有乱臣贼子之祸弗能正,外有夷狄盗贼之虞弗能支,而天下震动,有土崩之势。
夫封建、郡县皆所以疆理天下,为治之具也,而非所以为治之道也。
御得其道,则封建、郡县皆可安;
御失其道,则封建、郡县皆不能无弊。
而就其弊之轻重言之,则封建优于郡县。
何则?
蚕食之祸迟,而土崩之祸大也。
三代之王,皆以封建享国长久,虽至于衰微,犹使强国熟视不敢遽取之,而夷狄盗贼之患,自周以前未闻能大扰天下。
盖诸侯各治其国,力足以捍患而御侮也。
郡县则不然,陈胜吴广一呼,而天下响应,刘、项因之,遂以亡秦。
而汉有之祸,郡县不能正也。
至唐,安禄山史思明叛于燕,鼓行而南,河朔二十四郡一旦俱陷,倾覆两都,如入无人之境。
其后黄巢起于岭表,秦宗权起于淮蔡,为封豕长蛇,天下无不被其毒者,而郡县不能制也。
夫夷狄盗贼之患,三代非无,然不至如此之甚,而秦、汉以来有之,则封建之于天下,优于郡县明矣。
《易》曰:「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盖封建宜于草昧艰难之时,而郡县宜于承平无事之日,非变而通之,不足以救其弊。
今夷狄之祸甚于安、史,盗贼蜂起不减黄、秦,而郡县尚仍承平无事之制,其何以御之?
意者稍仿封建,有以更张而变通之,然后可乎。
夫变通之术安在?
曰:在方镇。
方镇者,全封建、郡县而为之者也。
于古有稽,于今可行。
救今日之弊,舍此亦无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