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上道君太上皇帝封事宣和七年十二月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八八、《梁溪集》卷四一、《历代名臣奏议》卷四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十二月二十一日宣教郎、试太常少卿李纲谨昧死再拜,上封事皇帝陛下。
臣闻忠臣不避诛以正谏,故能济患难而图安;
明主不以人而废言,故能协智力以自助。
臣愚忘生触死,愿效区区之忠,惟陛下留神幸察。
臣近以太常职事,赞导郊禋,窃见陛下祼献太庙十室,圣心感动,涕泗横流,侍祠之臣,仰助恻楚。
然臣以谓陛下念祖宗艰难之功,必思所以持盈守成;
神考劬劳之德,必思所以继志述事
况于宗社之大本,生民之大计,得不深虑而熟察乎?
臣伏观陛下自临御以来,追绍先烈,所以持盈守成,继志述事者无所不至。
远欲摅祖宗之宿愤,近欲成神考之贻谋。
契丹之衰亡,复燕山之故境,此诚不世之功,甚盛之举也。
然而谋事之臣,动失机会,统兵之将,多违指踪。
粮饷有飞挽之劳,赂遗有贪婪之患。
金国败盟,羽书狎至,常胜失守,存亡未期。
自燕地以南,无高山深林,险阻以为捍蔽;
自大河以北,有频年盗贼,郡县为之萧然。
设使虎狼之众猬结蚁聚,侵边徼而摩封疆,将何以禦之?
此诚宗社危急之,陛下侧席求言,而忠臣义士奋不顾身以报国家之日也。
窃闻有旨,召侍从之臣聚议,各具所见以闻,有以见陛下焦劳,慨然有纳用群策之意。
臣以庶僚疏贱,不获与议论之末,窃自伤悼,久抱孤忠。
考古揆今,参之天人之际,日夜念此至熟。
仰荷陛下知遇,宁忍缄默不言,以图补万分之一?
敢忘越职犯分之罪,冒进忱辞!
惟陛下赦其狂瞽,而详择其中。
臣窃谓当今禦戎之急务,虽在于选将励兵,多方捍敌,然要须知其本原,敌乃可制。
牧所谓上策莫如自治,而以浪战为下策者,诚为知言。
前者已不可悔,后者犹可图也。
臣谓治其本原者,其说有五:一曰正己以收人心,二曰听言以收士用,三曰蓄财谷以足军储,四曰审号令以尊国势,五曰施惠泽以弥民怨。
臣所谓正己以收人心者,比年以来,搬运花石,舳舻相衔,营缮宫室,斧斤不辍,制造器用,务极奢巧,赐予之费,靡有纪极,燕游之娱,倍于曩时。
此皆上累大德,下失群心,蠹耗邦财,斩刈民力,积以岁时,驯致今日之患,非偶然也。
孔子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又曰:「修己以安百姓,其犹病诸」。
凡此数事,特皆陛下耳目玩好嬉戏之具,于事为甚轻,然而实害天下之大计,于体为至重。
斥而罢之,一念之顷,断自圣心,夫复何难?
此令朝行,人心夕改,所谓克己复礼而天下归仁,修己安人而比隆者,陛下岂不优为之?
臣愿陛下降明诏,罢花石之运,停营缮之工,减制造之局,省赐予之费,节燕游之娱,凡应奉之物,一切禁绝。
如已诏停罢前项数事,更愿以至诚恻怛之意加之,深省前失,无以事势稍缓即复施行。
要在使众必信,上以昭圣德,下以收人心,可乎?
臣所谓听言以收士用者,比年以来忌讳众多,人材鲜少,谄谀之说日进,忠鲠之言不闻。
譬犹一人之身,众病交攻,不求瞑眩之药,而望厥疾之瘳,不可得也。
夫中材之士,正须崇奖,乃敢展尽,况复摧抑,谁复纳忠?
是以大臣以将顺为任职而不肯谏,小臣以畏缩为得计而不敢言,侍从之列怀荣宠而谋身,台谏之臣举细故以塞责,习熟见闻,致今日之患,亦非偶然也。
《书》曰:「后从谏则圣」。
《传》曰:「武王谔谔以昌」。
以陛下之明而招徕群言,广谏益圣,天下之事有不足为者,况彼区区之国何足深畏?
孟子曰:「闻以七十里而有天下,未闻以千里而畏人者也」。
况以天下之大而畏小丑哉!
方今贤士大夫或伏于下僚,或遁于山泽,以陛下无至诚听用之意,皆闭其言而弗出。
平日陛下所取谋而听用者,不过左右近习之臣。
陛下以今日之事思之,果能有济乎?
臣愿陛下降明诏,求忠谠之言,延草茅之士,许侍从同荐,或自荐达,便殿赐对,不拘以时,使之展尽底蕴,虚心以听之。
言而是,举行其策而随加擢用;
言而非,加慰劳而勿复谴责。
仍于明诏中深悼往年求言加罪之失,凡百忌讳,一切蠲除,上以广圣聪,下以收士用,可乎?
臣所谓蓄财谷以足军储者,臣闻人以财而聚,兵以食为天。
虽有良将锐卒,非财莫能使也;
虽有金城汤池,非谷莫能守也。
财谷之蓄,平日者犹不可缓,况于用兵禦敌,为持久之计哉!
比年以来,用度无节,侵耗日多,财匮而府库虚,谷散而仓廪竭。
物力既耗,人心惊疑,如居风涛,汹汹靡定。
今日所以给军费,不知陛下于何所取而足乎?
取之内帑内帑已尽,取之封桩而封桩已无,取之阖辟歛散之术而榷货之法已殚,取之横赋暴敛之政而吾民之力已困,正当苦节以为足用之计耳。
近者置司讲议,失本末先后之序,凡所裁减,类皆毛举,仅及百分之一二,而真所谓无名之费,不急之务,初未尝裁减也。
况于权臣贵戚近幸之臣,开端援例以沮坏之,有裁减之名,无裁减之实,怨谤纷然,何补于事?
今日之势迫矣!
屯兵数十万,粮饷锡赉,其费不赀,又将取于吾民,如前日之免夫钱,则四方盗贼圜视而起,岂不趣祸乱哉?
臣愿陛下深思熟计,如臣前之所陈,既罢花石、营缮、制造、赐予、燕游、应奉等事,明诏有司,将常日逐项钱物尽归版曹,别项桩管,专给军费,御前不复取索,有司不进关子。
有不如诏,重寘于法。
又诏宰执文武百官,俸给米麦减半;
宰执观察使待制上官在京有物业者,仍令各进家财,以助国用,事平旋行给还;
在京上户愿进者听,优与官职。
又诏诸路漕臣,以上供斛㪷及自御前拨降钱帛,日下于淮浙沿流州军高价籴谷,多方措置人船。
星夜起发,以实中都
断而行之,勿为浮议所沮。
财谷充牣,军储有馀,则外患不难禦也。
臣所谓审号令以尊国势者,臣闻人主深居九重之中,所以宰制万邦,役使群心者,莫大于号令。
号令者,国之纪纲也。
其在天如风雷,在人如血脉。
风雷不失其序则万化成,血脉不悖其理则四肢运。
故人主之于号令,必审谛而不妄,则威信立而国势尊。
下之仰上如天,惟其所命;
民之视君如心,惟其所使。
帝王御天下之常道也。
比年以来,发号出令,初莫之审;
朝令夕改,初不必行。
密降旁出,而三省、密院不与知;
束以峻法,而给、舍不敢駮。
夫元丰釐正三省、密院之制,皆所以奉行天子之号令也;
二三大臣与夫给、舍之官,皆陛下亲择而信任之者也。
号令之出,而二三大臣或不与议,号令之行,而给、舍之官不得举职,是朝廷为虚设,而政事之出所以多门也。
首尾衡决,先后错忤,有司疑于趋赴,四方无所适从。
陛下方以总揽权纲为得计,而不知国势已卑矣。
臣愿陛下深究神考设官之意,每下号令,必与二三大臣谋之,无使非其人者得与。
其或未允,听给、舍得以审駮。
令出惟行,而无所反汗之讥;
信赏必罚,减去私意。
则州县将吏兵民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夷狄不难禦也。
臣所谓施惠泽以弥民怨者,臣闻民之恃财以生,犹鱼之恃水以活也。
王者之泽被于民深,譬之江湖,散漫悠远,鱼于此而相忘。
岂有他哉?
用之有节,取之有道,不夺其所以相生养者而已。
比年以来,用度既广,取于民者,常赋之外,其目繁多。
絮帛则有和买,有预买,有泛买,有常平
和买,有应副燕山和买。
米谷则有和籴,有均籴,有补发上供和籴,有应副军粮和籴,有拨发辇运司和籴。
名曰预买,无钱可敷;
名曰和籴,其价每下。
又以官告、度牒、钞书准折众户共分,皆为虚名无用之物。
此外又有茶盐敷配课额,赃吏猾胥,因缘侵渔,一家之产,随其高下所出。
如此,欲其不饥寒转徙得乎?
东南之民,耳目见闻,水漕而陆辇者又皆花石应奉不急之物。
愚民无知,以谓夺其父子、兄弟、夫妇所以相生养之具,尽于锱铢,而用之如泥沙,以供浮费。
欲其不兴怨谤,何可得哉!
是以顷岁江浙巨盗一呼,从之者飙举而云集;
东北啸聚,至今为梗,职此之由。
方今边鄙震耸,人心惊疑,深虑穷民复起为盗,则腹背受患,何以支吾?
臣愿陛下明诏州县,凡积岁欠负并与放免,近降措置财利指挥,如钞旁钱、免行钱、醋息钱之类,一切停罢,庶使民心安妥,而奸猾不得以摇之,此不可缓之策也。
臣前所陈五事,如蒙陛下详察而施行之,则所谓上策莫如自治者,其大槩已举矣。
变危为安,莫先于此。
至于选将励兵,多方捍敌之策,臣请试为陛下陈其梗槩。
捍敌之策,其说有十:遣大臣之有智谋权略、素为天下之所信服者为大帅,尽统诸将,听其节度
推毂授师,不从中制,使兵势不分,一也。
选诸将之鸷勇有谋、素为士卒之所信服者各将所部,分据要害之地,使缓急首尾相应,可以抗敌。
将不足则募大小使臣武举及第或曾立边功者,召问方略,擢而用之,二也。
遣畿甸禁兵,不足则拣择杂役诸色厢兵之强壮者,又不足则起河北及畿甸保甲,又不足则募民之愿为兵者。
数多,张大形势,使人莫测。
又以羽檄起天下兵,尽赴京畿,使无外重内轻之患,三也。
恃河以为固,旁近州县屯宿重兵,营垒相望,以卫京师
持重养威,勿与之战,待其粮竭势衰,然后议之,四也。
屯戍将兵,粮饷钱帛皆自中都应副,优加抚恤,勿使阙乏,别置将兵防护饷道,五也。
并河州郡,选择守臣素有风力可委任者,易去疲懦,许以便宜从事
在朝无其人,则召自外方,起于閒废,务在协力公心推选,六也。
募文武小官有胆智辞辨者,授以高爵,奉使兵间,卑辞重币,复约和好,以缓师期,使吾事可办,七也。
河北诸郡令坚壁清野,人民入保,使进无所获,粮饷有时而穷,敌人之众难以持久,八也。
按地图,相形势,命并塞诸道,控制要冲,扼其归路,扰其饷道,使退有所虞,不敢深入,九也。
戎窥伺中国久矣,乘我之衅,安知无跳踉之心。
今起西兵而召其将帅,彼或谍知,敢肆猖獗,又生一患,则陕西河东诸路,不可不虞,十也。
凡此十策,虽腐儒之常谈,然不可不察。
更愿陛下召宿将知兵者,与庙堂深计之。
汉文帝时匈奴大入边,乃命周亚夫等三将军军霸上、棘门、细柳以备胡,文帝亲劳之,礼成而去。
臣愿陛下命将帅统六师屯于近郊,训练士卒,陛下亲临以讲武,振扬天声,以励士气,镇之以静,临之以威,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亦一策也。
夫夷狄败盟,侵犯边境,自古有之。
唐太宗时突厥颉利饮马于渭水,去长安百里太宗兴六骑幸渭上逆折之,颉利遂遁。
本朝景德中契丹澶渊,去都城才数驿,真宗渡河亲征,契丹遂和。
何则?
师直为壮,在我者理直而有备,士心奋励,气固足以吞之。
臣愿陛下先留意于自治者,而以捍敌为馀事。
自治之策,尤以收人心为先,不可以为非今日用兵之急务也。
昔者太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珠玉、犬马而不得免。
太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
去之岐山之下居焉,从之者如归市。
非得人心,则虽将避狄人,谁与居?
况欲合众智,协众力,使将帅忘生,卒伍用命,士有死志,民无离心,以捍难制之虏,为宗社苍生之计哉!
愿陛下无忽。
臣闻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前事之验,后事之元龟也。
臣昨于宣和元年起居郎日,因都城暴水变故,尝具状奏乞陛下寅畏天戒,招徕谠言,仍乞因侍立直前奏事,区区之意,实有所怀。
以谓阴气太盛则恐有盗贼猖蹶,夷狄凭陵,兵革之事,不可不戒。
有其兆而事未见,难于显言,故欲面奏,蒙谪降远小监当,虽抱愚衷,不能自达。
逮今七年,而盗贼夷狄之患如此,乃知天人之际,不可诬也。
惟先格王,正厥事,上以动天意,下以感人心。
天意、人心,去就之际,间不容发。
动天以实而不以文,感人以行而不以言,正在今日。
臣愿陛下万几之暇,中夜以兴,仰思祖宗勤劳积累、基构畀付之重,俯为子孙蕃衍众多、万世无穷之计,留意于贱臣之言。
夫心之精微,非书之所能尽也。
陛下清燕之间,何惜榻前咫尺之地,不使臣进对,得尽其心,以报盛德?
伏望圣慈特降睿旨,许臣不隔班先次上殿,及与众聚议,庶几刍荛之言,或有涓埃之补,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非独臣之幸,乃天下之幸也。
干冒天威,无任战越惶惧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