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玉辂建太常用黄色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二、《东观馀论》卷下
谨按《春官·巾车》,王之五路:玉路建太常,金路建大旂,象路建大赤,革路建大白,木路建大麾。
而《司常》九旗之名物,日月为常,交龙为旂,熊虎为旗,鸟隼为旟,龟蛇为旐。
今以五路所建俪之,太常、大旂已著其名,考其馀者,大赤盖旟也,大白盖旗也,大麾盖旐也。
何以知之?
以所饰之物辨而知之。
龙位东,故旂之色宜青;
鸟隼位南,故旟之色当赤;
熊虎位西,故旗之色当白:龟蛇位北,故旐之色当黑。
由鸟隼、熊虎观之,则知大赤、大白之为旟与旗也。
盖《巾车》或谓之太常、大旂者,以旗之名言之;
或谓之大赤、大白者,以物之色言之,皆互相见也。
于玉路言常,金路言旂,则象为旐可知矣。
于象路言大赤,革路言大白,则玉路所建之常为黄,金路所建之旂为青,木路所建之旐为黑,可知矣。
而先儒乃谓大赤为通帛之旃,以大白为用商之色;
大麾不在九旗之数,而以九旗之帛皆用绛,悉非也。
至于后世,玉辂以青为饰,金路以赤,革路以黄,象路以白,皆无经据,失之远矣。
独木路用北方之色,偶合经旨焉。
然日月为常,日月丽乎天,天玄而地黄,则太常之色黄,其可乎?
曰:日月所丽则天,而所出则地。
车者,王之待以载也,车之所建为出地之象,不亦可乎?
又,王之衮冕,玄衣纁裳。
其衣玄者,天之色,而衣之章有山焉,山丽于地矣。
今缋山于色玄之衣,亦无害于义,则饰日月于色黄之太常,复何疑哉?
盖《巾车》诸路之序,金、象、革、木相次,则青、赤、白、黑四方之色各以其序而具矣。
由是观之,则太常之色,非黄而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