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经筵进故事劄子 南宋 · 陈渊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九三、《默堂集》卷一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八六
前汉书·汲黯传》:大将军侍中,上踞厕视之。
丞相弘晏见,上或时不冠。
至如见,不冠不见也。
上尝坐武帐前奏事。
上不冠,望见,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其见钦礼如此。
臣闻汲黯在朝,淮南王惮而寝谋
世谓之忠,知无不言,言无不力,故诸侯将叛,畏之而不敢发,于是为有功于汉矣。
臣窃以谓之忠,古今鲜俪,然使武帝弃而不用,言何所发哉?
淮南寝谋,虽曰惮,亦武帝用之之功也。
何以言之?
武帝欲崇儒术以兴礼乐,则用公孙弘丞相
欲定律令以振纪纲,则用张汤御史大夫
欲攘夷狄以强中国,则用卫青大将军
丞相固上所亲信,御史大夫尤为用事,天下重足而立;
大将军贵宠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
尝廷诘,以为「齐人多诈,始与人建议,后皆倍之」;
又责不能安国富民,何空取高帝约束纷更之为?
又或说,以为「大将军尊重,不可不拜」,曰:「使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耶」?
之正直不挠如此,以故朝廷一时贵臣莫不惮之。
盖不特如是而已。
武帝招延士大夫,常若不足,然性严峻,或小有犯法,或欺罔,辄案诛之,无所宽假。
当时在位,谁不惴恐。
面折廷诤,终无所屈。
尝谓武帝:「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
帝为之变色罢朝,且以为戆,又以为愚,又以为不学,若不能堪者。
至其与严助,则必以社稷之臣目之,此固武帝之所甚重而深与之也。
故史载武帝之待遇,曰:「大将军侍中,上踞厕视之。
丞相宴见,上或时不冠。
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
武帝之钦礼,其过于丞相大将军如此,则凡为将相大臣者,安得而不惮?
淮南,由将相大臣惮之也;
将相大臣惮,由武帝钦礼之也。
然则淮南寝谋,非武帝之功而何?
臣又闻人主据天下之利势,生杀予夺,唯我所欲,其谁敢抗之?
以其莫敢抗也,泰然居于民上,无所畏忌,则贤者惧祸,亦将远引深藏,不复为世用矣。
贤者不为世用,而谗谄面谀之人得志,其不及于危乱者,无是道也。
故如武帝之好兵喜杀,穷奢极侈,实无足取;
至其钦礼汲黯,以绝未萌之祸,后世不可不法也。
祖宗之设台谏官,所以崇奖之者无所不至,亦近于此,虽无汲黯,其谁敢不惮?
使常得其人,又不亟除而轻去之,臣知奸雄自兹屏息矣。
苏轼有言曰:「奸雄之始,以台谏折之而有馀;
及其盛也,以干戈取之而不足」。
故崇奖台谏,莫尚于祖宗之法,唯陛下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