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无诤道人辨 南宋 · 陈渊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九○、《默堂集》卷二○
崇宁壬午之春,余自淮南京师,或有以「无诤道人」相命者。
其明年,寄食太学,俛首众中,而是非臧否,意在而言忘,于是名若能体之者,作《无诤道人辨》以自见焉。
其词曰:
无诤道人游乎无何有之乡,造有谓先生于虚堂之上。
先众宾而展谒,后众宾而就席。
兀然若遗骸,漠然若欺魄。
先生方欢于众宾之问答,虽已怪之,未暇诘也。
既而众宾欢洽,起坐参差,儳说囋告,矛盾交戛。
自古今成败,人物短长,有天地以来,六合之内外,与夫山川草木、鸟兽虫鱼之情状变化,无不及也。
其高者抗太虚,其下者潜黄泉。
孰事绪之微而弗抽,奚理窟之深而未究乎?
于是喧嚣滋烦,互相倾挤,卬眉嚼齿,鼓掌顿足。
附耳呫嗫,或反唇尔汝,或发上冲冠,或拔剑击柱。
少焉气得者悔义,而负辱者神丧,纷然投袂起矣。
先生周旋众宾,俟其登车揽辔已,反揖道人而进之,熟视其状貌,窅然若无接也。
告之故,则唯然而应,质之疑,则泛然而辞,益怪焉,曰:「是乃所以为无诤也耶」?
道人曰:「向之譊譊者,奚为哉?
若予者,理之所否,而智之所取也;
人之所奴,而天之所主也」。
先生曰:「有是哉。
然子得之而不尽者也。
夫鸡之斗也,马之蹄也,牛羊之角触也,虎豹之爪牙搏噬也,造物者固尝赋之以是矣。
子之舌无恙乎,亦安得而噤默乎」?
道人曰:「今若则既有谓矣,余试为若妄陈之。
吾尝游于物之初矣,冥冥濛濛,莫择其中;
吾又尝观夫物之内矣,铮铮枞枞,为洼为隆。
将交乎物之所接,则物斯我敌;
若休乎物之所一,则我与物俱泯矣。
若余者,盖细视域中,而自适其适者也」。
先生曰:「密人之距,而周西伯之怒;
夹谷之辱,而鲁司寇之叱。
朱翟翳路,孟氏所以好辩;
释老倚门,韩公所以不能下气也。
而独不闻之乎?
且子亦尝见水之碍于石乎?
冲回流而遄往,乘逆势而反却。
敛万顷于尺寻,泻怒涛于绝壁。
荡摩排拶,雪坟鼎烹。
奔腾汹涌,山颓地倾。
阳山之险,闽溪之恶,吕溪之峻,瞿塘滟滪之隘。
如鹅雁之杂呼,如车骑之骏奔,如风吼林而雷春惊也。
至于一得平地,滔滔汩汩,东放之海,则漻然而已矣。
然则有声者,盖亦不得其平而然耶!
遇其不平而后有声,是有声者,乃所以求无声乎!
故輗軏龙跃而澄寂不动者,水之性也。
若夫满而流,流而碍,碍而有声,岂其所乐哉?
不得已也」。
道人曰:「古人所不得已者,仆既获闻命矣。
夫其不得已也,岂以求胜哉!
若水之不得其平而有声也,非水自尔也。
彼有为不平者也,故其有声也。
石为之声,是以终之无声焉。
所谓以不平平之,则其为平也平矣。
昔者鼢、婴交訾于东朝,浑、浚掠美于吴会
国师之移太常中郎之小令史
嗣复托讥于佩剑,史肇发怒于毛锥。
自我观之,富贵,外物也,不足相尊;
功名,馀事也,不足立己;
六经,陈迹也,不足伐异;
文章,末技也,不足自喜;
朋党,殊趣也,各植其私;
事业,殊用也,亦惟有时。
而又奚以相过乎?
吾将鄙蛮触蜗角,而同尧、桀之毁誉;
臧谷亡羊,而泯夷、蹠之是非。
则夫儒墨之徒,相诽相隳,孰为莛楹,孰为厉施?
其亦剑首之吷,而蝇头之微矣。
子又何暇规我以古人,而撄我以世祸乎」?
先生曰:「嘻,辩哉!
夫子终欲藏其狂言而晦晦于黮闇乎,其亦有待乎」?
道人曰:「春气上蒸,草木倒植者,时焉尔,非敢有待也,恐不能脱于理也。
昔者蔺将军懦于廉颇,而意在存赵;
丞相怯于王陵,而谋欲安刘
故出胯不校者终成名,而唾面勿拭者斯全身。
此皆邻于道者也,而岂未之思耶」?
先生俯而谛思,仰而自吊,已而长言之曰:「茅靡耶,波流耶,彼其所以纷纷耶。
聚块耶,积尘耶,此其所以忘情耶。
彼何人者耶,其独无间处耶」?
道人于是使之反之,搏髀为之节而和之,曰:「以石投水,无没者之可索耶;
以水投水,无易牙之可得耶。
其将三语而默契耶,亦将眉之扬而目之击耶,所谓如人饮水,冷煖自知者耶」。
歌数终,逌然不揖主人而退,主人亦不知降阶序而送焉。
庄周曰「终日言而未尝言」,几是已。
作《无诤道人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