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太少二音登歌宫架奏 北宋 · 蔡攸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一七、《宋史》卷一二九《乐志》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奉诏制造太、少二音登歌宫架,用于明堂,渐见就绪,乞报大晟府者凡八条:一,太、正、少钟三等。旧制,编钟、编磬各一十六枚,应钟之外,增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四清声。今既分太、少,则四清声不当兼用,止以十二律正声各为一架。其二,太、正、少琴三等。旧制,一、三、五、七、九弦凡五等。今来讨论,并依《律书》所载,止用五弦。弦大者为宫而居中央,君也。商张右傍,其馀大小相次,不失其序,以为太、正、少之制,而十二律举无遗音。其一、三、五、七、九弦,太、少乐内更不制造。其三,太、正、少籥三等。谨按《周官》籥章之职,吹以迎寒暑。王安石曰:「籥,三孔,律吕于是乎生」。而其器不行于世久矣,近得古籥,尝以颁行。今如《尔雅》所载,制造太、正、少三等,用为乐本,设于众管之前。其四,太正少篴、埙、篪、箫各三等。旧制,箫一十六管,如钟磬之制,有四清声。今既分太、少,其四清声亦不合兼用,止用十二管。其五,大晟匏有三色:一曰七星,二曰九星,三曰闰馀,莫见古制。匏备八音,不可阙数,今已各分太、正、少三等,而闰馀尤无经见,唯《大晟乐书》称「匏造十三簧者,以象闰馀。十者,土之成数;三者,木之生数:木得土而能生也」。故独用黄钟一清声。黄钟清声无应闰之理,今去闰馀一匏,止用两色,仍改避七星、九星之名,止曰七管、九管。其六,旧制有巢笙、竽笙、和笙。巢笙自黄钟而下十九管,非古制度。其竽笙、和笙并以正律林钟为宫。三笙合奏,曲用两调,和笙奏黄钟曲,则巢笙奏林钟曲以应之,宫、徵相杂。器本宴乐,今依钟磬法,裁十二管以应十二律,为太、正、少三等,其旧笙更不用。其七,柷、敔、晋鼓、镈钟、特磬,虽无太、少,系作止和乐,合行备设。其八,登歌宫架有搏拊二器,按《虞书》「戛击鸣球,搏拊琴瑟」,王安石解曰:「或戛或击,或搏或拊」。与《虞书》所载乖戾。今欲乞罢而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