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续养生论下 宋 · 叶梦得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二、《石林居士建康集》卷三
予既为养生之说,一本于《易》,其最简直易明者,以心肾为乾坤,则《泰》、《否》二卦是已;
以水火为离坎,则《既济》、《未济》二卦是已。
孔子曰,智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兹非水火之真理乎?
乃知自伏羲、黄帝以来,未有不出于此道者,特其为世教,不专于养生云尔。
至老氏始揭而出之,以为道家之宗。
老氏八十一章,其「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一章,尤为深切。
而为其学者徒知诵之,未有得其旨者也。
余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继言万物王侯,然后知所为谷神者,在天地之间,万物所同有,而人为之灵,王侯者人之贵者也。
因为申之,以实余前二篇之言。
凡老氏之道,皆以虚静柔弱为本,而虚静柔弱必以谷神言之,故曰「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又曰「上德若谷」。
而论下流,则曰:「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又曰:「江海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
自有形而观,万物之虚,孰非谷乎?
谷之能虚,以不与物争而得一也。
然物至受之,声音之来,无有不报,而吾未尝作,则必有为之盈者矣。
乃神之灵,不以自见,而无往不在,惟虚得之全。
是谷之虚必充于神,神之灵必舍于谷,兹其为谷神者欤。
其在于人,心覆乎上,吾以为天;
肾承乎下,吾以为地。
处乎心肾之中而虚者,亦谷也;
而心火之龙、肾水之虎日夜交际,以运乎其中,兹亦吾之所为谷神者也。
玄,北方之色也;
牝,下流而生物者也。
夫神盈于谷,亦可以不死矣。
然离坎之交,以致其乾坤之用者,皆本于息,而出纳于鼻,鼻者又玄牝之门也。
玄牝以谷神为息,以鼻为门,养生者必调其息。
惟虚静柔弱,不与物争,则其藏甚深,其出甚微,众人之喉,真人之踵,于是分矣。
悠然往来,仅有而非亡者,谓之绵绵若存,吾何用力而勤乎?
水火之交,不勤而神,水自降兹。
谓天地相合,乃降甘露,谷神实有之,是以岁月积而谓内丹。
内丹之状,不可见也,要是凝结而坚,深根固蒂,可恃以为不死者也。
由是而转,自一而七,自七而九,以法阳数,转足而丹成,此方士之言白金丹砂、黄芽白雪、婴儿姹女之辨。
大抵取数于金,以表其坚,皆谓之铅;
因铅而推之,皆谓之虎。
学者惟不悟二龙二虎之异,而乱其名,故繁杂错迕,虽得之于始,未有不失于末也。
至于假《易》六十四卦,取其三百六十爻当期之日,以为进火退火之候。
既又云,是不足为也,则以六十卦,朝莫用其二卦,月一周之,谓之「以月夺年」。
既又曰,是亦不足为也,则以《乾》《坤》二卦,自子至亥日以周之,谓之「以日夺月」。
要不出乎阴阳以时升降。
姑以为术则可,而知性命之理者不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