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奏乞措置濒海州县防秋状1127年6月 宋 · 叶梦得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六五、《石林奏议》卷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三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右,臣备员一道兵民之寄,当朝廷艰难之时,外难未平,所仰四方相与维持者,其责尤重,不敢偷安尸素,苟且目前。
故自到官以来,日夜尽瘁,庶几少有寸补,不至上误使令。
窃见金贼虽已遁去,封豕长蛇、荐食上国之意恐未遽弭。
登、莱两州密迩其境,而两浙诸州例与海道相连。
自登莱航海,远不过数日可至。
浙西诸县杭州盐官秀州华亭海盐常州江阴平江府昆山常熟,浙东诸县越州馀姚上虞明州象山定海、奉化昌国温州乐清台州宁海黄岩,皆切近于海。
臣去岁守南京,尝得宣抚司探报,闻贼欲取山东路入两浙作过。
是时彼方有意再犯王畿,势固未暇及此,然又见其未尝无此谋也。
近有东道总领司尝被驱虏使臣归为臣言,贼知其为两浙人,颇问山川道里形势甚详。
又其所诱留人,多有东南篙工水手从事舟楫之间者,皆为陈说计策,及夸大苏杭富实。
臣益知犬羊贪婪之心,不无所在。
今两河蹂践之馀,内至近甸,金帛子女掠取殆尽,使其溪壑之欲诚未厌足,则去岁宣抚司探报岂得不虑哉?
两浙风俗轻而易动,有自来矣,又连遭方腊、倪从庆之变,人怀危疑,常不安居。
加以险僻顽民阴间伺隙,溃散冗卒居多啸聚,乐祸喜乱,未易制御。
今环两浙之地,濒于海者十几四五。
议者谓虏以铁骑冲突为长,泽国水乡非其便利。
此以其竭国来寇论之可也,若志但在金帛子女,则姑以千百之众,胁吾驱虏之人以为乡导,声言欲杂出于数州之间,以图侵掠,则未至,而吾民先已惊遁矣。
况乐祸喜乱之徒望风乘势,或应之以合谋,或假之以自奋,则其忧有不可胜言者,何必直须贼之尽至乎?
晋之孙恩窃入上虞唐之袁晁发自临海,近日方腊,山谷一夫,亦能破六州二十七县,皆已事之验。
然所以为备御之策,不过城池、器用、兵卒、粮食四事而已。
今防秋仅有两月,事势已迫,每事必俟朝廷措画,则势不及待,所以分忧捍患,尽其力而为之,惟在守令,而未见其可当此任者。
臣虽误当帅事,法有常守,又浙东非所部,不敢辄有侵越。
若遂拱默不言,缓急或有误事,虽即诛死,何足偿责?
辄敢冒昧陈列,欲望圣慈详酌,特降睿旨,先次遴择濒海诸郡守臣,各得其人,分命监司遍行巡察,及诸属邑,凡令长有不可委仗者,许得权宜移易罢黜,别加选辟,量立赏典,以为激劝。
应所合指画事,除城郭已有近降指挥外,其馀如修治器械、训练弓兵,皆严为近限,责以实效,无令文具。
僻远之地,巡尉与弓兵或可增添元额,许一面差补。
将来如有调发,须量以分数存留,无阙守备。
钱谷移用,亦当桩管应用,无至侵夺。
至于分布防托之宜,阖散战守之节,斥堠几察之要,邻比应援之期,皆须熟议素讲,预有一定之谋,相为表里。
平居持重镇抚,不至于劳民;
有警随事酬酢,皆可以御敌。
军声士气稍达于海外,使彼望而知畏,而吾境内之奸,亦有以逆折其心而不敢萌,则远近人心恃以不恐,朝廷亦可一意西北,而忘东顾之虑。
干冒圣聪,不胜惶惧激切屏营之至。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