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尽言集跋 宋 · 王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三五
先公宫傅天性嗜学,于书无所不读,问之亦无不知,多闻强识,自以进士贡则称博洽
元祐戊辰,以彭山丁内艰,归寓畿邑。
时复制科,即慨然益蒐讨旧学,期以是举进。
居三四年,待问之业悉备,人未甚知,亦不求知于人。
邑距京不百里,独不一往,或劝之曰:「闻从官往往荐所知,未剡章者亦既许人,左右无乃后乎」?
先公笑而答曰:「患不能尔,会有知者」。
久之至都城,果如所闻,唯宝文阁待制枢密都承旨刘公难其人,犹未举也。
作书以谒,一见称奖,乃录所撰策论,继见则深爱之,遂应诏举焉。
明年甲戌改元绍圣,时事更新,公自镇帅坐向所言事谪岭外,先公以是不与召试。
侍侧,每闻言知遇特达之意,欲登其门,恨不能也。
大观戊子先公没,既踰岁,扶其丧溯汴趋洛,过永城,闻公寓传舍,亟往见之,与进甚厚,以门人之子留饭,谆诲良渥。
因话及初除谏官时入白太夫人曰:「言责之任,称职实难。
依世吐茹,则忝先人;
直道不回,将蹈祸患,诒慈亲忧。
方今孝治,某无兼侍,以亲辞必得请,辞之如何?
太夫人愀然曰:『是职也,汝父平生修蕴欲为而不得者,今朝廷命汝,汝父之意伸矣。
第为之,万一斥,吾誓偕行,慎无以吾挠汝素志』。
某再拜受教,辞不获命,乃不固辞。
既就职,则遇事极言,无所顾避,以报异知。
及后被谴,即白曰:『高年适炎荒非便,请留妇及孙以养,某当携它子之贬所』。
太夫人曰:『吾向许汝偕行,临事食言,吾弗为也。
且吾留则忧思益甚,不如前迈,死生命也,避可得乎』?
家人犹疑强勉慰其子尔,从容微伺之,恬恬不异平日。
遇患难几三年,一夕无疾而终,卒无悼怛之色」。
呜呼!
世徒知公正色立朝,论议风节,冰霜凛然。
盖其母太夫人之贤如此,虽传记所载贤母烈妇,又何以加诸?
以行速,不果再造,起立,愿闻治心行己之要。
公命之坐,乃告之曰:「某少学温公,既擢第筮仕,行有日即往别,且丐一言终身行之。
温公曰:『其诚乎!
吾平生力行之,其后用之不可既』。
某曰:『行之何先』?
温公曰:『当自不妄语始』」。
服膺钦诵,奉以周旋,初犹勉强,久乃安之,凡所云为无一不出于诚者。
心识之,愿学焉,病未能也。
建炎丁未,今上即祚睢阳时守寿春,复召为给事中
过同寮直舍,传公谏草《尽言集》者,就观之,首见耆德魁隽世所共贤者举错非是,公必言之不少假。
或者甚之,应之曰:「治己如公则可,苟为不然,必有蹑其后而攻之者」。
欲传之未暇。
甲寅会稽得请外祠,来寓昆山公季子至叔以尚书郎职事继至,借《尽言集》,则已为人所先矣。
独得公所为文《元城集》二十卷,且传且读,躬自是正,反复惟验以求公之志趣而则效焉。
今至叔除守海陵,复来待次,始求是集传录亲校,读玩再三,备见所上章疏,讽谕论列,动系国体,诹访审订,咸有根据。
严而恕,简而不苛,气平守固,辞直事核,皇皇乎仁义之说也。
大旨务在人主慎微师古,总揽纲柄;
辅臣协恭弼直,杜绝阿私;
凡百有位持身顾礼义,莅官循法度,如是而后已。
则是书乃言官之模楷、辅弼之龟鉴、卿士大夫之药石。
观其书则思其人,思其人则诵其言,因忆畴昔「致诚不妄」之语,无少不合,故辄题其集后,并记亲闻之说,以见一话一言未尝不根于诚也。
噫!
先公出公之门十六年,而后识其面,又二十年而后见其集,又十年而后得其全书,家藏而时观之。
景仰之心,盖四十四年矣。
非特如是,󲦤绅好事者多传其书以为师法,方将盛行于世,为时利泽,施诸千载而未艾也。
虽老矣,犹庶几及见之。
绍兴六年丙辰季冬望日,资政殿大学士左中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河南王绹题。
按:《尽言集》卷末,四部丛刊三编本。又见《皕宋楼藏书志》卷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