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吕太尉 北宋 · 彭俊民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八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三四
某尝谓治时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人。
时有废兴,法有利害,人有贤不肖,此三者,百王不易之理,治乱安危之所由出也。
然天下无不可为之时,亦无不可行之法,而有不可用之人。
是以古之君子进而抚世,观时变通而审吾所以扶衰救弊之方,非法之难,而用人之为难。
切观熙宁之初,兴滞起废,典章文物,大小备具。
阁下亲与神考左提右挈,刬削蠹弊而更新之。
自是以来,学者溺于私意,三十年间,一时人物,更五六变。
绍圣崇宁大观时,学士大夫皆幸公之不用,海内惜之。
而某私为阁下庆者,以神考经制作法,遭世难险,与时消亡,而阁下之废兴用舍随之。
同时谋谟辅弼,销磨尽矣,阁下独康宁寿考,屹然为故国世臣。
天其意者,岂非以阁下被遇先朝,固欲与熙宁元丰法度相为存亡而留阁下以复起之耶?
以今之视熙宁元丰,人才进退,孰贤孰愚?
法度纲纪,孰张孰弛?
主威国势,孰强孰弱?
兵民财食,孰登孰耗?
起阁下于闲退之中,必将赋之以政,所以为此者也。
夫以神考之厉精,阁下君臣之契,与名卿才大夫先后左右,如以石投水,然犹排去异议,赏罚利害,几成欲毁,如此其难,而况处其尤难者哉?
某闻之道路,小者不可悉,而大者姑致其一二。
爵禄名器,人主操柄,比来冒忝颇众,高牙大纛,剖城置邑,所以奖王功,而今例以恩泽得,此一难也。
外戚之假宠借势,参预帷幄,新进书生翕然归之,此二难也。
獐头鼠目子不顾分义,专务行险,以诋毁前辈,鬨然成群,势难与较,此三难也。
财匮民困,边鄙空虚,上下公为欺蔽,下之情不得上达,此四难也。
夫此四者,时之极致,法之至变。
一朝而尽革之,则惧吾身之不安而不能以成功;
坐视而莫之恤,则恐其滋蔓而卒至于不可救。
前年,自门下擢庐江何公为左丞相,然庐江公,长者也,知因时而不知正法;
往年自南方召清河张公为右丞相,然清河公,勇于救弊者也,能正法而不先于用人。
故某谓今之世变法弊甚于熙宁之初
一朝天子赫然捐是四难者以付阁下而听所以为,不先登进人材,植立基本,未易轻议也。
恭惟阁下少负英伟奇特之气,自入仕于今几六十年,练达世变,中间荣辱得丧,所以阅多矣。
今也年高德劭,心平气定,乃落华取实之时,使之得位,必更工于其初,则广收英豪,建置忠良,基本立矣,然后可以有为。
此某区区畎亩之怀,所愿一望见而一发其愤也。
昔唐自肃、代之后,藩镇盛强,小大各拥兵专制,莫敢谁何。
宪宗赞皇公为相,一日易三十六镇,无敢动者。
至其子德裕,才略智谋,无出其右,为奸庸所忌,流落不遇。
逮晚节,武宗英断用之,出其绪馀,期月之间,平太原,取泽潞,异时骄将叛卒,指呼顾盼,畏慑震怒,如召奴隶。
二李奇略,因难乃见。
而某谓方天下业钜事丛时,皆得真才如斯人者任之,复何虑哉!
我国家奕世承平,宏规远摹,度越千古,以主上之聪明独断,圣德方兴,固非晚唐之比。
而阁下德望视赞皇父子无愧,而遭世文明过之。
天将复兴于此,则众建君子而用智于四难者,斯适其时也。
若某者,愚不知分,轻犯交浅之义,亦惟阁下始终察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