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乐图序 北宋 · 刘炳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八、《宋史》卷一二九《乐志》四
天地相合,五数乃备。
不动者为五位,常动者为五行,五行发而为五声。
律吕相生,五声乃备,布于十二律之间,犹五纬往还于十有二次,五运斡旋于十有二时。
其图五声以此。
两仪既判,八卦肇分。
气盈而动,八风行焉。
颛帝乃令飞龙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
方是时,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之音未备,后圣有作,以八方之物全五声者,制而为八音,以声召气,八风从律。
其图八音以此。
上象著明器形,而下以声召气,吻合元精。
其图十二律应二十八宿以此。
斗在天中,周制四方,犹宫声处中为四声之纲。
二十八舍列在四方,用之于合乐者,盖东方七角属木,南方七徵属火,西方七商属金,北方七羽属水。
四方之宿各有所属,而每方之中,七均备足。
中央七宫管摄四气。
故二十八舍应中正之声者,制器之法也;
二十八舍应七均之声者,和声之术也。
其图七均应二十八宿以此。
合阴阳之声而文之以五声,则九六相交,均声乃备。
黄钟为宫,是谓天统;
林钟为徵,是谓地统;
太簇为商,是谓人统。
南吕为羽,于时属秋;
姑洗为角,于时属春;
应钟为变宫,于时属冬;
蕤宾为变徵,于时属夏。
旋相为宫,而每律皆具七声,而八十四调备焉。
其图八十四调以此。
自黄钟至仲吕,则阳数极而为《乾》,故其位在左;
蕤宾至应钟,则阴数极而为《坤》,故其位在右。
阴穷则归本,故应钟自生阴律
阳穷则归本,故仲吕自归阳位。
律吕相生,起于复而成于《乾》,终始皆本于阳,故曰「乐由阳来」,六吕则同之而已。
相生之位,分则为《乾》、《坤》之爻,合则为《既济》、《未济》之卦。
自黄钟至仲吕为《既济》,故属阳而居左;
自蕤宾至应钟为《未济》,故属阴而居右。
《易》始于《乾》、《坤》而终于《既济》、《未济》,天地辨位而水火之气交际于其中,造化之原皆自此出。
其图十二律所生以此。
二十四气差之毫釐,则或先天而太过,或后天而不及。
在律为声,在历为气。
若气方得节,乃用中声;
气已及中,犹用正律。
其图十二律应二十四气以此。
汉津曰:「黄帝夏禹之法,简捷径直,得于自然,故善作乐者以声为本。
若得其声,则形数、制度当自我出。
今以帝指为律,正声之律十二,中声之律十二,清声凡四,共二十有八」云。
其图十二律钟正声以此。
堂上之乐,以人声为贵,歌钟居左,歌磬居右。
近世之乐,曲不协律,歌不择人,有先制谱而后命辞。
奉常旧工,村野癃老者斥之。
升歌之工,选择惟艰,故堂上之乐铿然特异焉。
其图堂上乐以此。
金玉之精,禀气于乾,故堂上之乐,钟必以金,磬必以玉。
《历代乐仪》曰:「歌磬次歌钟之西,以节登歌之句」。
即《周官》颂磬也。
神考肇造玉磬,圣上绍述先志,而堂上之乐方备,非圣智兼全、金声而玉振之者,安能与于天道哉?
其图金钟玉磬以此。
大晟》之制,天子亲祀圆丘,则用景钟为君围,镈钟、特磬为臣围,编钟、编磬为民围,非亲祀则不用君围。
汉津以谓:「宫架总摄四方之气,故《大晟》之制,羽在上而以四方之禽,虡在下而以四方之兽,以象凤仪、兽舞之状。
龙簨崇牙,制作华焕」。
其图宫架以此。
新乐肇兴,法夏籥九成之数:文舞九成,终于垂衣拱手,无为而治;
武舞九成,终于偃武修文,投戈讲艺。
每成进退疾徐,抑扬顾揖,皆各象方今之勋烈。
文舞八佾,左执籥,右秉翟。
盖籥为声之中,翟为文之华,秉中声而昌文德。
武舞八佾,执干戈而进,以金鼓为节。
其图二舞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