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华严十明论政和五年六月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七、《石门文字禅》卷二五、解迷显智成悲十朋论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
显谟阁待制朱公世英为余言:顷过金陵,谒王文公钟山
公以里闬晚生,有志学道,谓曰:「若读史,见勾践伍员事乎?
勾践保栖会稽,置胆于坐,卧则仰胆,饭食亦尝胆也。
伍员去楚,櫜载而去昭关,至蒲伏行,乞于吴市
二子设心止欲雪耻复雠,而焦身苦思二十馀年而后遂其欲,盖有志者事竟成也。
然移此心以学无上菩提,其何以禦之」?
世英嘱予记其言。
世英殁一年,余还自海外,筑室筠溪石门寺释此论,追念平时之语,曰:嗟乎,流转三界,未即弃去,其耻亦大矣;
囚缚五阴,未能超出,其雠亦深矣。
以吴楚之雠耻较之,其相倍如日劫,而学者亦思掣肘径去。
然至诚恻怛,勇决力行,较勾践伍员,特太山毫芒耳,岂不惜哉!
《金刚般若经》须菩提闻世尊言:「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不如受持四句偈,为他人说之福」。
于是泣下。
其心岂不谓学者多以一身味著懈怠,故自为障碍乎?
夫杂华具四天下微尘数偈,而其所诠者,如来普光明大智一法而已。
亲近随顺,此智者戒定慧三法而已。
以戒定慧观照方便,破灭无明,一切众生弹指实證,故金刚藏菩萨曰:「随顺无明起诸有,若不随顺,诸有离是谓成佛,显决入法要旨」。
借令三世如来重复宣示,深奥不能加毫末于此矣。
其于利害去取,晓如白黑,其义理昭著,粲如日星。
不知学者于戒定慧何疑,而不随顺?
于无明烦恼何恋,而不弃遗乎?
孟轲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
指不若人,则知恶之;
心不若人,则不知恶。
此之谓不知类也」。
今之知类者,吾特未见耳。
岂密行暗證,隐实显玼,世不得而知欤?
抑观力粗浮,习重境强,多遇缘而退欤?
余切慕思大智者父子,于道能遗虚名,收实效,三十年间,决期现證,皆获宿智,通入法华三昧,乳中之酪,此其验矣。
呜呼,安得如南岳天台两人者,与之增进此道哉?
政和五年六月十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