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温而厉 宋 · 刘安上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六七、《刘给谏集》卷五
柔失己,刚失人,一偏之患也。知柔之为患,而矫之以刚,则失人之患复至矣。知刚之为患,而易之以柔,则失己之患复至矣。惟二者之偏胜,而中和之道卒不可得,此君子之道所以鲜有闻于天下也。然则接物以柔而不失其所以为刚之道,非圣人畴克然哉!盖温犹水之温也,有可亲之义焉;厉犹山泽之禁也,有不可犯之义焉。夫可亲之与不可犯,疑于不侔矣,而圣人一之者,本于道也。道之为道,交物而不失于物,故以道游世者,虽天地且不能违之,而况于人乎!是故煖然如春者,其与物接也;凛然如秋者,其不可犯以非礼也。与物接者,圣人之所以为人,而不可犯以非礼者,圣人所以不失己也。阳虎之仕,夹谷之会,公山之召、以众人睹之,可以不屑矣。而熏然之慈,方且与之揖逊而不辞,此圣人接物之仁也。然其卒也,遇涂之言,不能屈以非仕;历阶之说,不可犯以非礼,而坚白之实乃不可得而磷缁焉。是岂有山泽之禁、兵甲之守,使人可亲而不可犯者哉!正容以悟之,而人之意固已消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盖所以形容其德者也。若夫柳下惠之和也,观其不易介于三公,亦可谓不失守矣。然援而止之而止,至于裸裎其侧而不悔者,虽曰人不我浼,然而不恭亦甚矣。故其弊也,人忽乎己,而招侮召辱,或未免于冶容之诲焉。故孟子以孔子为盛德之至,而以柳下惠为不恭,真知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