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易规 其三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九
《系辞》谨于爻而略于位,盖爻有变而位不变也。
吉凶悔吝无咎者,皆自爻而出也。
故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又曰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位有贵贱而无吉凶悔吝无咎也。
故又曰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
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位皆不与焉。
学者既说初四、二五、三上之应,又谓以阳居阳、阴居阴为得位,得位者吉;
以阳居阴,以阴居阳为失位,失位者凶。
圣人又亦不道也,然则九五、九三、六二、六四俱善乎?
六五、六三、九二、九四俱不善乎?
圣人何必区区焉!
《系辞》以断其吉凶,不遗拇指之微,不讳豕鬼之怪,研极之不已乎?
《系辞》论位之详且明者,曰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
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夫六五、六三谓之危可也,讵皆凶乎?
六二、六四俱不利远者,而学者以六二为善,则无过矣,何必用柔中而补过邪?
学者不以四为中,则六四永不能用柔中而补过邪?
《谦》六四「无不利撝谦」,《大畜》六四「童牛之牿,元吉」,《颐》六四颠颐之吉,何邪?
《系辞》又论位之为重者曰:「圣人之大宝曰位」,即继之「何以守位曰仁」,盖位为虚,而仁为实。
位也,苟得其人,虽《谦》之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升》之初六「允升大吉」,宁论以阴居阳之四二乎?
虽《大有》之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鼎》之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宁论以阳居阴之三五乎?
《蹇》之六二、九三、六四、九五号俱得位,乃一于《蹇》而危,何也?
《解》之六三、九四、六五号俱失位,乃一于《解》而安,虽六三之「负乘致寇」,亦吝而已焉,何邪?
《蹇》之四爻既俱得位,独六四《象》言当位,何也?
《解》之四爻既俱失位,独九四《象》言未当位,何也?
《困》之九四号为失位,《象》乃言「虽不当位,有与也」,《需》之上六号为得位,《象》又亦言「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又如《归妹》六五号为失位,而《象》言「其位在中,以贵行也」,《旅》之九三号为得位,而「旅焚其次,丧其童仆」,九四号为失位,而「旅于处,得其资斧」,《噬嗑》《彖》言虽不当位,「利用狱」也,至六五,《象》则言「贞厉无咎,得当也」。
《既济》《彖》言「刚柔正而位当」,《未济》《彖》言「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参差反复如此,则有得失,初不系于位之当否,果何足论哉!
借如彼学者之论,则位之不当者众矣。
《象》之所言才十有三,《履》、《豫》、《临》、《噬嗑》《、震》、《兑》、《中孚》、《未济》之六三,《解》、《夬》、《萃》、《小过》之九四,《大壮》之六五是也。
位之当者亦众矣,《象》之所言者才七,《比》、《兑》、《涣》、《节》、《中孚》之九五,《临》、《贲》之六四是也,不知果何谓邪?
呜呼,圣人之告人亦明矣,其义必在爻位者,则兼爻位而称之。
《大畜》「六四元吉,有喜」,「六五之吉,有庆」之类是也。
有爻位之义兼在卦者,则又亦兼卦著之,《比》之初六「有它,吉」,《大有》初九「无交害」之类是也,顾弗明乎?
学者乃倡之,喜于自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