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说化1085年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五、《柯山集拾遗》卷一○、《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一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二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天下之势,自天子至于公卿百执事皆有位,自治天下一国而至于一县鄙、一管库,田野族党皆有职,郊庙社稷礼乐服物皆有具,赏罚生杀歛散开阖皆有法。
备其位,修其职,治其具,谨其法,天下亦可以常治而不废矣。
然而位备职修,具立法完,而天下不治者,何也?
昔者秦之初,天子甚尊,百执事甚卑,郡县之势顺而禁约之防甚密也。
至于二世,天下之势犹未改也,而天下土崩瓦解而不可救,岂四者不具之罪哉?
四者之在天下,犹人之有四肢心腹,而其所以为人,不在是也。
夫人之所以为人,其精神为之主而肢体为之物,精神清明而后其身为用。
如其神毦然而蒙昏,则其身虽完而不为使。
至其神漠然亡去而不与属,则腐败而已矣,身岂足恃以固哉!
先王之治天下者,列布官师政教之具于四方,而主治于吾心,出乎心而加乎身,动乎身而见乎化。
夫心者政之精神,而政者心之宅也。
龙衮执瑁,大辂鸾旂,三揖而坐,垂衣而拱手,此不足恃以为壮也。
挟弓超乘,瞋目而视,总干而立,此不足恃以为武也。
燕私房闼之好、淫僻安亵之习不除,而欲以礼齐天下,骄懦退怯、妇人女子之情不忘,而欲以威正四方,譬之土偶人,未有为土偶人而变者也。
先王知其然,故备天下之政而主之修身。
且夫宗祖恣肆于燕寝,外朝之臣不见也。
中夜而醉呼,平旦之人不闻也。
然先王不敢以人之不见不闻而恣,何也?
畏吾身之不然而内有愧焉故也。
夫惟备物于前,而吾心未免有愧,而天下始不信之矣。
是故先王不敢自恣于冥冥之中,诚吾身无愧乎吾心,使吾朝夕振作,所以示天下而使之从我者,确然无有毫发间于吾诚。
故其龙衮执瑁,大辂鸾旂也,天下望其容貌,听其声音,而庄肃之心生;
挟弓超乘,瞋目总干也,天下望其旌麾,见其羽旄,而武怒之气作。
盖天下之所不可掩其实也。
实著于内而人从于外,莫之为而自然,候惟有其实而不诬也。
故位列于上而下仰之,职修于官而民从之,有司之具不徒设而人则之,庶官之法不徒施而人畏之,其治益便而其功日隆,凡布在内外、陈之耳目者,皆为吾用。
是故赏罚号令谓之政,陈物显容谓之教,修身治心以达其意于政教谓之化。
且天下之事,有莫知所以然而其理必然者,其惟诚乎!
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睨而射之,灭矢饮羽。
下视知石也,却复射之,矢摧无迹。
夫一射也,而中否异,何也?
所为射之心不同故也。
政具教成,而天下不听,朝廷之上,朝言仁义,夕讲礼乐,而天下纷争放肆不为少止者,是射石之矢也,岂复能有所动哉?
夫制刑者,莫不欲天下之无犯也。
尧舜垂衣拱手于上,而天下之人象形而不犯。
张汤、杜周恃小慧细察以刺取人之罪辜,辜世未尝无也,而犯刑者不止。
夫垂衣拱手之于使人迁善远罪也,宜缓于鞭笞刖劓者矣,然论其效,必先尧舜
由此观之,政事果足以治天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