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礼论 其四 1085年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五七、《柯山集》卷三三、《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三、《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二五、《淮郡文献志》卷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古之养世子而教之学,与夫凡学于国之学,何其有序而不乱也?
盖其学有常位,其习有常时,其教有常职,其礼有常法,四者立而后学之道备。
盖所谓其学有常位者,其别有四:曰东序也,曰瞽宗也,曰上庠也,曰成均也。
所谓东序者,夏后氏之学,而其事有九:一曰学干戈,二曰学羽籥,三曰养老,四曰合语,五曰授数,六曰论说,七曰傧宾,八曰释奠于先老,九曰养老幼。
所谓瞽宗者,商之学也,其事止于学礼而已。
所谓上庠者,有虞氏之学也,其事止于读书而已。
所谓成均,五帝学也,其事则郊人取爵于上尊而已。
夫备三代之学,而夏后氏之学,其事独众于有虞、商人之学,何也?
盖凡学于东序者,乐舞养老之事也。
夫乐舞养老之事,圣人之所贵,而其道主仁。
东序在王宫之左,而其位则仁之方也。
此其比于二代之学,其事为众欤。
夫书者,观言以取训;
而习礼者,勤事以正容。
夫观言以取训,远道也,而三代之学莫远于虞。
故读书于上庠,勤事以正容,近道也。
而商人于周为最近,故习礼于瞽宗。
盖成均者,意其虞氏之前也。
夫时远则制略,制略则事卑。
盖所谓郊人者,既远之而在郊矣,故不得与于上庠、瞽宗、东序之事,然独至于天子饮酒于成均,然后始得酌于上尊,此不亦时远而制略,制略而事卑乎?
此所谓其学有常位也。
其习有常时者,其别有九:一曰干,二曰戈,三曰羽,四曰籥,五曰南,六曰诵,七曰傧,八曰礼,九曰书。
所谓学干者,小乐正主之,而大胥赞之,而大乐正授数焉。
至于学戈也,籥师主之,而籥师丞赞之。
至于羽籥,则其主之无官,其赞之无助。
何也?
盖舞羽近于学干,则知舞羽之官,亦乐正大胥
而学戈之官,固已能吹籥,则知学籥之官,是亦籥师籥师丞而已矣。
夫南夷之乐也,而陈于学,何也?
盖四夷之俗,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陈之于学者,学之所知博而不厌也。
凡学之时,施于春夏者四:有通而习之者,干戈是也;
有别而习之者,春诵夏弦是也。
施于秋冬者四:有通而习之者,羽籥是也;
有别而习之者,秋学礼、读书是也。
春夏者,物盛而形显之时也,而干戈之舞形之盛也,故春夏习之。
诵与弦均为声也,而诵者人声,而弦资于器。
人声者,先王之所贵,故先诵而器次之焉。
秋冬者,万物数穷形歛而体伏之时也。
羽舞者主于振作,而吹籥者羽声而已,故于秋冬习之。
习礼而读书,均为事也,而习礼者俯仰折旋,劳于外而后能习,于则寒而大苦,故于
者,人入室以居,而无事之时也,故使之读书焉。
安于身,合乎时,中乎义,习焉而不困,久焉而不堕者,用此道也。
盖所谓其习有常时者此也。
其教有常职者,其官有十三:曰太傅,曰少傅,曰保,曰师,曰大司成,曰大乐正,曰小乐正,曰大胥,曰胥,曰执礼者,曰典书者,曰籥师,曰籥师丞。
所谓太傅少傅与夫师与保四者,以道德为职者也。
太傅之职无所系,不以教率,不以言喻,故曰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而已。
少傅则教以率之,言以告之,故曰审喻之。
师也则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保也则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则二者其职已劳矣。
其德有小大,故官有劳佚,以心治者其官逸,而以事诏者其任劳,此其理然也。
至所谓大司成者,论说在东序
又曰凡侍坐于大司成者,远近间三席,可以问。
大司成者,主乐之教者也。
所谓大乐正者,舞干戚,语说、合语、乞言,皆大乐正授数于大司成之教,而喻诸其下者也。
所谓小乐正者,凡祭与养老、乞言、合语之礼,而诏之于东序
则小乐正者,授数于大乐正,而喻诸其下者也。
所谓大胥者,小乐正学干,则大胥赞之,盖辅小乐正之事而为佐者也。
所谓胥者,大胥之佐也,故鼓南。
盖其职已卑矣,主节夷乐而已。
所谓执礼者、典书者、籥师与其丞,其职虽不备见,然考其事,则皆供职效役以承其上者也。
此治学之常职也。
所谓其礼有常法者,其别有十:所谓立学而释奠于先师,一也;
春夏秋冬而释奠于先师,二也;
天子视学而祭先师,三也;
释奠先老于东序,四也;
释菜,五也;
大合乐,六也;
养老,七也;
合语,八也;
论说,九也;
乞言,十也。
立学而奠,示有祖也。
时而祭之,示不敢忘也。
天子视学而亲祭,示尊也。
释奠于先老,示己所有事也。
大合乐而后养老,始立学,既具器而后释菜,告成而不敢尊也,习而后行礼也。
乐正合语为未足,故大司成论说之。
以论说为未足,故乞言于老者。
此所谓其礼有常法。
凡此者,先王教学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