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礼论(二)1085年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五七、《柯山集》卷三三、《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三、《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二五、《淮郡文献志》卷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昔者孔子以为知禘之说,则其于治天下也如指掌。
盖尝求其说,以为禘者祭之一名,而笾豆之事,则有司存而不能通之于治国。
盖尝思之,以为天下之所以不治者,何也?
毋乃起于贵贱之不明欤?
亲爱之不笃欤?
器用之无制欤?
衣服之无别欤?
贤不肖之失序欤?
五者不至而其国欲治者,未之有也。
今夫郊社之于上帝也,宗庙之于先君也,则夫向之尊卑、亲爱、器用、衣服、贤不肖之序,盖已并立而修饬矣。
上自王公大人,而下达于里闾之际,贵者亲其事而行之于身,贱者承其风而被之于政,则治天下之能事毕矣。
此君子所以重禘之说,而又以为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则治国其如示诸掌者也。
夫百神之祀,自郊丘而达于七祀,均为礼也,而莫重于郊社。
宗庙之祭,自禘祫而达于时荐,均为祭也,而莫隆于禘尝。
故举郊社、禘尝则小者兼之矣。
夫天子之于天下,其礼无所降矣,而于享帝也,有君臣之义焉,故曰尊天而亲地。
夫宗庙之享,水陆之产苟可荐者,莫不咸在,而为之宫室之美、车服之盛,而至于享帝,则三献爓,一献熟,因地以为之,陶匏以象其性,玄酒以享,大辂以载,大裘以服,此疑于略矣。
此其说何也?
夫郊之享帝,臣之于君,非礼不敢见也,故时至然后会,非法不敢贡也,故合礼然后献。
俯仰进退于朝廷之间者,莫非礼也,故尊而不敢亵,简而不敢渎,此享帝之所以疑于略欤。
宗庙之祭,则子之于父也,孙之于祖也。
夫事亲之道,其见也无时,其献也无节,志于和而无事于简,主于悦而不嫌于渎。
此宗庙之祭所以虽降于上帝,反疑于重欤。
盖尊尊之道以,而亲亲之礼以丰。
故享帝于郊,而贵贱之位别矣。
虽然,别贵贱者非独如此而已也。
宗庙之中以爵为位,而宗人受事以官,尸之馀,君与卿馂之,卿之馀,大夫馂之,大夫之馀,士馂之,而后煇、庖、翟、阍无不沾泽。
夫馂,祭之末也,而尊卑之别如此,此贵贱之所以别也。
夫追远之礼,至于七庙,而祭祀之典,行于四时,以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割牲,贱事也,行之于君。
执盎,末役也,而从之于夫人。
冕而总干,率其群臣,以乐皇尸,而不嫌于卑。
盖其始也,斋戒谨洁,而庶几见其声音笑语之容,而其祭之也,与尸酢酬,而求象其平日饮食之事。
此亲爱之所由笃也。
事帝之器,不陈于庙。
事死之礼,不行于郊。
尊之用牺象也,罍之用山也,郁尊之用黄目也,灌之用玉瓒大圭也,荐之用玉豆也。
歌者在上,舞者在下,先代之乐陈于廷,而四夷之乐陈于门。
此器用之别也。
大裘以祀上帝,龙衮以祀宗庙,玄端以朝日,皮弁以视朝。
自天子至于士,一衣之不修,不敢用于祭,一器之不法,不敢行于庙。
此衣服之别也。
古者,天子将祭,则必射田择士,其容体中于礼,其节中于乐,而中多者乃得预于祭,而否者不得预焉。
夫射者,君子之所以观德也。
夫德无形也,必有待以见于外。
射者,君子之所见其德者也,故射中多之预于祭也。
非射也,所以辨德也,此贤不肖之别也。
贵贱明,亲爱厚,器用设,衣服修,贤不肖别,而国不治者,未之有也。
道载于礼,而礼藏于器。
不知礼不足与言道,不知器不足与言礼。
礼者自器而辨,道者先礼而明。
辨乎器,达乎礼,通乎道,而不通乎治国者,吾未之闻也。
故古之君,佩玉束带,趋翔旋揖于宗庙之中,而尽天下之能事者,如是而已矣。